第1147章 红星车队带来的热潮,人人都有工作,米饭科研任务(2 / 2)
一大妈提议:“老头子,你是钳工,技术不比刘海中差,也找一下爱国,说不定也能当车间里的领导。”
易中海一时间有些心动了,不过很快就摇摇头:“让我跟这小子低头,门儿都没有。”
易中海本来已经走到月牙门旁了,又停住了脚步,只见李爱国又把南易喊了过去。
“这就怪了,刘海中好歹是个技术师傅,能够造点东西,南易就是个厨子,李爱国请他干什么?”
干什么。
当然是研究煮饭了。
电饭锅煮的饭是不是好吃,全靠电路板控制温度和火候,什么时间该加热,什么时间大火、小火都是有讲究的。
小本子那边的电饭锅为什么能走高端路线,就是人家认真研究过。
李爱国对煮米饭没研究,但是南易懂啊。
李爱国可不会错过薅羊毛的机会。
“煮白米饭?”南易也被李爱国的要求给惊住了。
“煮好吃的白米饭。”李爱国把自己的想法讲了一遍。
南易听说自己的厨艺能够跟电饭锅这种高科技联系上,当时就来了精神。
“爱国,你别说,我还真研究过。我师父传给我的菜单里,有《随园食单》的一部分残页,上面记录了袁大师的一道名菜,白米饭。
据说这种米饭颗粒分明,入口软糯,甚至可空口吃三碗,只是这部分缺失了一些。”
南易说着话,有些遗憾的说道:“我这两年一直在整理,尚且没有复原。”
“我可以出大米。”李爱国拍拍南易的肩膀:“咱们一块复原出来。”
“好啊。”南易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他之所以没完成复原,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缺少材料,毕竟大米还是很贵的。
刘海中去了轧钢厂,南易转身回家做准备,李爱国点上根烟笑了。
这就叫做人人都有活儿干。
随后,李爱国向前门机务段申请了一批科研大米,足足五十斤。
南易家的锅灶烧了起来,很快四合院里就飘起了米饭的香味。
大铁锅连接了温度计,李爱国拿着奔着站在旁边拿着记录本记录温度和锅里面的水位。
堂屋里摆了一张四方桌。
三大爷,三大妈,二大妈,何雨水和刘大娘,以及大院里的几个老婆子小媳妇们面前,都摆了一口碗。
这些住户是大白米饭品鉴团。
“米饭什么时间做好啊。”三大爷这会已经乐得合不拢嘴巴了,能白白吃到米饭,能不乐吗?
“阎埠贵同志,这是科研工作,讲究的是按计划进行,你要是再喧哗,我现在就把你请出去。”许大茂担任分数统计员,和纪律委员,这会正拎了个小棍坐在门口。
三大爷缩了缩脖子不吭声了。
阎解成又举起了手:“只是吃白米饭,有些太单调了,能不能加菜。”
许大茂拿起小棍一指阎解成:“滚。”
阎解成:“.我也就是这么一说。”
片刻功夫之后,第一锅饭煮好了,数量不多,每人小半碗。
热腾腾的米饭放在碗里面,大家伙用勺子挖了一口,放在嘴里面慢慢品尝。
“九分,水分有点多了。”
“八分,太黏了。”
许大茂把分数记下来,最后看向了三大爷:“你别只顾着吃啊,打分。”
三大爷这会已经将一口碗米饭全都吃了光了,举起碗:“再来一碗。”
李爱国:“.”
许大茂:“.”
南易:“.”
由于考虑到众人口味的不同,品鉴团在结束了第一轮后,又邀请了一批人。
一大妈从三大妈那里得到消息,兴奋的跑了回去:“老头子,爱国请大院里的人去品尝米饭,你也去吧?”
“不去不去,我看这李爱国就是想讨好大院里的住户,我活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吃米饭是科研活动的。”易中海有些想念贾东旭了,要是贾东旭还在的话,现在已经去告李爱国了。
不过不着急,傻柱再有两年就出来了。
他可以把这事儿记在小本本上,等以后再跟李爱国算账。
“你不去的话,那我去了啊。”一大妈见易中海固执,自己转身要出去。
易中海在背后喊道:“能不能给我捎一碗米饭回来。”
一大妈:“.”
易中海尴尬的笑笑:“要是咱们都吃饱了,那晚上就不用做饭了。”
大院里的住户们对于科研米饭极为欢迎,既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又能做贡献,世界上还有比这还好的任务了吗?
整整三天时间,南易家的锅灶就没休息过,足足煮了几十锅饭。
“就是这个了。”李爱国看着材料本上的步骤,点头道:“这次煮的饭比郭大厨留下的残页上记录的方法煮的,还要更好吃一点。”
南易也点头赞成:“估计郭大师也不会想到,煮饭能够随时根据温度,调整气压来火候吧。”
提起这个,南易心中就有些佩服了。
最开始的几次煮饭中,使用的完全都是残页上记录的办法,效果也很不错,那些品尝员们都打出了9分的高分。
但是李爱国却提出来,应该要再进一步,把气压也考虑进去,为此还改造了南易家的大铁锅。
结果。
显而易见。
加了压的米饭,熟得更快,味道更好了,品尝员们全都打了10分。
李爱国将材料本收起来,来到堂屋里,三大爷拿着大碗,捂着肚子说道:“爱国,再来一碗。”
李爱国:“.”
一场轰轰烈烈的煮米饭科研任务,就这么结束了,很多住户都觉得这任务完成得好像是太快了一点。
另外一边,刘海中带着几个老锻工也锻造出了不锈钢锅胆。
周一上班,李爱国带着锅胆到前门机务段工作室内实验了一下,确实不粘锅。
电路板,外壳,锅胆全都到位了,李爱国这边开始组装,邢段长又过来了。
“还真被你鼓捣出来了?”
“段长,我想小批量制作一批,先在咱们前门机务段内部使用,要是没问题的话,再推出去。”李爱国站起身回答。
“能够自动煮饭,保温的锅子,咱们段里面正好需要,我先给食堂送去,”
邢段长带着两个电饭锅屁颠屁颠的离开了。
前门机务段有不少职工因为工作原因,作息不规律,吃冷饭,几乎个个都有胃病。
电饭锅送到食堂里,胖大厨学会怎么使用之后,很快就派上了用途。
“这玩意好用啊,只要按下去什么都不管了,今天晚上就用这个煮饭了。”
李爱国这边则设计了几种不同的电压,打算把电饭锅卖到港城和小欧、北美洲那边。
“真漂亮啊。”陈雪茹来到工作室看着电饭锅,开口说道。
“要是在上面画个红色五角星就更漂亮了。”陈雪茹指着电饭锅的控制板位置说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李爱国摸了摸下巴,白色的锅体配上红色的商标,看上去美观大方上档次。
“还有水量呢,水量多少是米饭好不好吃的关键。”陈雪茹作为小厨娘又提出了问题。
这个倒是好办。
咱们国人有个传承多年的煮饭技巧,是外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只要把食指插进锅里面,水面淹没食指的第一个关节,水量正合适。
简单易懂,清晰明了。
李爱国把这点写在了说明书上。
下午三点多,前门机务段里人来人往。
来自宁局邕段领导结束了货运上的学习参观,来到了货运车间办公室内,准备继续交流学习。
两人其中一个是宁局邕段的货运车间刘主任,一个是负责货运调度的周调度。
“大家伙还没吃饭吧,我让食堂把饭菜送来,咱们边吃边谈。”前门机务段的赵主任主动提出来。
这年月就这样,大家伙忙着搞工作,连吃饭的空都没有。
“随便吃点就可以了。”刘主任点点头,现在已经是下午了,能够吃上热乎饭菜就算是好待遇。
随后,几盒饭菜被送到了办公室里面,
“不对啊。”刘主任打开铁腰子饭盒,只是看一眼就感觉不对劲。
“怎么了?”赵主任皱眉头:“这菜又什么问题?是不是看上去不新鲜,应该是在锅里面焖久了。”
“不是饭菜,是米饭。”
“米饭确实不像是剩饭。”周调度也打开了饭盒子。
“算了,赶紧吃饭吧。”
刘主任也没多想,拿起筷子扒拉了一口米饭,刚进到嘴里面,脸色就变了。
米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还有弹性,这是他吃过的最好的米饭了。
“老赵,你这米饭是哪里来的?”刘主任咀嚼两下进到肚子里面,以往吃饭时总会疼痛的胃部,现在有热气在四肢百骸中蔓延,说不出的舒服。
“食堂中午的剩饭啊,你不会以为自己是领导,我就得让食堂给你做小灶吧,再说了,这么短的时间,也做不出来。”赵主任跟刘主任是老朋友了,半开玩笑的说道。
“剩饭都能这么好吃.难道是米的原因?”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我们用的都是从东北来的大米,没什么特殊的。”
“先吃饭。”
刘主任这会也顾不得询问了,拿着筷子将饭盒里的大白米饭吃得一干二净,
随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想去你们食堂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