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懿哥梦 > 第916章 第917梦-帝国遗梦:天才谋士的悲剧

第916章 第917梦-帝国遗梦:天才谋士的悲剧(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次日清晨,司徒婉刚到女帝寝宫外,就听见里面传来摔碎东西的声音。守门的宫女战战兢兢地告诉她,陛下刚刚收到密报,大发雷霆。

“是什么事?”司徒婉有种不祥的预感。

宫女压低声音:“听说弈星大人通敌叛国,证据确凿。”

司徒婉心头一沉,急忙走进寝宫。只见女帝面色铁青,地上散落着瓷器碎片。

“陛下息怒,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女帝将一封信摔在司徒婉面前:“你自己看!朕如此信任弈星,他竟敢私通北狄!”

司徒婉捡起信,快速浏览。信中详细记录了弈星与北狄使者的会面时间、地点,还有所谓的“密约”。信末还附有几位边将的证词。

“陛下,这恐怕有诈。”司徒婉急忙道,“弈星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

女帝冷笑:“忠心?那他为何暗中与北狄往来?这些证词,都是朕的亲信将领所提供,难道他们都在诬陷他不成?”

司徒婉跪下来:“陛下明鉴!弈星若真有二心,当初何必助陛下大破北狄?这分明是有人嫉妒他的才能,设计陷害!”

女帝沉默片刻,语气稍缓:“朕已下令,弈星一回京就立即收押。若他真是清白,朕自会还他公道。”

司徒婉知道,此时再劝也无用,只得叩首退出。她必须想办法查明真相,否则弈星性命难保。

三天后,弈星返回京城。他刚进城门,就被禁军拿下,直接押入天牢。

天牢深处,弈星被关在一间狭小的囚室内。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被捕,狱卒也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直到第三天晚上,牢门打开,慕容铮带着几个亲兵走进来。

“弈星,你可知罪?”慕容铮居高临下地问道。

弈星抬头看着他,目光平静:“下官不知犯了何罪,还请将军明示。”

“私通北狄,叛国求荣!”慕容铮厉声道,“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

弈星笑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慕容铮脸色一沉:“死到临头还敢嘴硬!告诉你,陛下已经下旨,三日后将你问斩!”

弈星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陛下圣明,必不会受小人蒙蔽。”

“你!”慕容铮勃然大怒,几乎要拔剑,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好好享受你最后的时光吧。”

说完,他转身离去,牢门再次锁上。

弈星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闭上眼睛。他并不怕死,只是遗憾——遗憾自己再也不能辅佐那位他立誓效忠的女帝,实现天下一统的梦想。

与此同时,司徒婉正在四处奔走。她通过自己的渠道,查到了那几个作证的边将与慕容铮的关系。

更让她惊喜的是,她找到了一名当初负责接待北狄使者的翻译官,那人证实弈星与北狄使者的会面完全是公开的,谈的也只是战俘交换事宜。

她连夜整理好所有证据,第二天一早就赶往女帝寝宫。

“陛下,臣妾已查明真相,弈星是被人陷害的!”她将收集到的证据呈上。

女帝仔细翻阅着那些文件,脸色越来越凝重。当她看到翻译官的证词时,终于动容。

“这些...都是真的?”

“千真万确!”司徒婉跪下来,“陛下,弈星是难得的奇才,佑国不能没有他啊!”

女帝沉思良久,终于叹了口气:“是朕糊涂了。传朕旨意,立即释放弈星,官复原职。”

司徒婉喜极而泣:“陛下圣明!”

就在女帝的赦免令刚刚拟好,尚未发出之时,意外发生了。

一伙蒙面刺客潜入天牢,直扑弈星的囚室,他们武功高强,狱卒根本不是对手。

弈星看着那些逼近的刺客,心知今日难逃一死,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坦然面对。

“告诉陛下,弈星无悔。”

剑光闪过,鲜血染红了囚室的墙壁。

当传令官带着赦免令赶到天牢时,只看到弈星尚有余温的尸体,他惊恐万分,立刻回宫禀报。

“什么?”女帝猛地站起,脸色煞白,“弈星...死了?”

司徒婉手中的茶盏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是一伙蒙面刺客...”传令官战战兢兢地说,“狱卒全被杀了...”

女帝颓然坐下,双手颤抖。过了好久,她才喃喃道:“查!给朕彻查!一定要找出凶手!”

然而调查毫无结果,刺客们来无影去无踪,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弈星的死,成了朝中禁忌的话题。无人敢在女帝面前提起这个名字。

只有司徒婉知道,每当夜深人静时,女帝总会拿出弈星当年呈上的奏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

而那些经弈星之手制定的边防计划,也被女帝秘密存档,再未提起。

弈星死后第二年,北狄果然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们改变了策略,不再强攻堡垒,而是采取游击战术,不断骚扰边境。佑国军队疲于应付,节节败退。

朝堂上,主和派占了上风。

女帝被迫同意与北狄议和,割让三座城池,每年进贡白银五十万两。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百姓们不明白,为何曾经大胜北狄的佑国,如今却要屈膝求和。

只有女帝和少数几个知情者明白,如果弈星的边防计划得以实施,今日的局面完全可以避免。

内忧外患接踵而至。

南方水患频发,灾民流离失所;西部羌族叛乱,战火蔓延;朝中党派斗争愈演愈烈,政令难行。

女帝日渐消沉,早年的雄心壮志被现实磨平。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位置。

司徒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多方打听,希望能找到像弈星那样的人才辅佐女帝,但始终没有结果。

天佑二十二年春,一场宫廷政变险些推翻女帝的统治。

虽然叛乱最终被平定,但佑国的国力大受损伤。

北狄看准时机,再次大举南下。这一次,他们不再满足于边境城池,而是直指帝都。

永昌城一片混乱。达官贵人们纷纷收拾细软,准备南逃。

百姓们惶恐不安,不知命运如何。

女帝站在永曦宫的高台上,望着远处升起的狼烟,心中一片冰凉。

“陛下,该做决定了。”司徒婉轻声说,“守城将军说,最多还能坚持三天。”

女帝没有回答,她的目光投向北方,那是墨渊城的方向。

五年前,就是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弈星。

如果当时她没有轻信谗言,如果弈星还活着,佑国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婉儿,你说朕是不是个失败的皇帝?”

司徒婉跪下来:“陛下不要这么说。朝中奸佞当道,蒙蔽圣听,非陛下之过。”

女帝苦笑:“不,是朕的过错。朕不该怀疑弈星,更不该...”她的声音哽咽了,“更不该让他冤死狱中。”

司徒婉低下头,无言以对。

就在这时,禁军统领祁镇匆忙来报:“陛下,北门已破,叛军杀进来了!”

女帝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传朕旨意,打开所有宫门,放百姓逃生。你们...也都走吧。”

祁镇大惊:“陛下!臣等誓死护卫陛下!”

“不必了。”女帝平静地说,“朕意已决,与佑国共存亡。”

祁镇还要再劝,被司徒婉用眼神制止。他们默默退出,留下女帝一人。

女帝走向御案,取出那卷她珍藏多年的奏折,轻轻抚摸上面的字迹。

“臣弈星谨奏:治国之道,在安民,在选贤,在明法度...”

宫门被撞开的声音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女帝闭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站在墨渊城行营中的年轻人,目光炯炯,声音清朗:

“臣有三计可破敌军...”

尾声

三个月后,佑国全境沦陷。

天佑王朝二百一十七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女帝在永曦宫自尽的消息传出,无数旧臣痛哭失声。

有人说,女帝临终前手中紧握着一卷奏折,上面是某个无名谋士的笔迹。

司徒婉逃出了永昌城,在南方的某个小镇隐居,她将弈星的故事记录下来,希望后世能记住这个天才的谋士和他未能完成的理想。

“若弈星不死,天下或将不同。”她在最后一页写道,“然历史无如果,唯有教训长存。”

而那位冤死狱中的奇才,他的尸骨被随意丢弃在乱葬岗,连一块墓碑都没有留下。

只有少数知情者,在私下里还会偶尔提起他的名字,感叹命运的无常。

佑国灭亡十年后,一个商人路过已经成为废墟的永昌城,在残破的宫墙上发现了一首无名诗:

“墨渊献策定北疆,奇才本应佐帝王。

谗言易入君王耳,忠骨难逃牢狱殃。

帝国梦断烽火日,女帝悔断九回肠。

若使当年贤者在,岂容铁骑踏宫墙?”

诗中故事,渐渐成为民间传说。

有人说,那是在悼念一位冤死的天才,也有人说,那是在祭奠一个逝去的时代。

真相,早已随着那场大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