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开拓眼界(1 / 2)
十几光年的距离,大远航组织不过“抬腿”的事,实际上就算不去刻意破解金属片上的信息,大远航组织只要详细扫描附近星辰,也能找到这个未知文明。
只是看都看到了,便也随手破解一番,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内容。结果确实不错,至少让各文明科学家乃至民众都产生了兴趣。
二维空间见多了,但却没见过二维生物长啥样,大家都很好奇。
虽说之前遇到过纸片文明,但那群家伙只是把战舰弄成二维纸片,还是能在三维时空随意穿梭的,跟出生就在二维世界的生物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却说,大远航组织来到目的地之后,很快就发现目标文明所在的星球。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一颗稳定恒星和一颗稳定的二维白矮星,以及其周围环绕着的十几颗稳定行星,从三维视角看,可以清晰看到他们就像一堆小圆圈绕着中心的质心运动。
显然,这是一个常见的双星系统。
由一个恒星和一个白矮星构成,它们彼此缠绕,共同绕着中间的质心在运动,而外围的行星则绕着这两个星辰组成的双星系统运转。
双星系统在宇宙中很常见,在二维世界似乎也是如此,大远航组织一路走来,已经见过许许多多双星系统。
看到这个双星系统之后,天文学家和维度方面物理学家就一起进行合作观测研究,最终给出的结论是,这个双星系统是二维世界新生星辰,而非那原本那些被拍扁的三维星辰。
天体物理学家也参与到研究中,他们认为,这种新生星辰的由来大概率是三维星体被二维化的时候,丢失的质量逸散在二维引力作用下重新聚集而成。也有专家认为,是三维星体爆发残骸组成,就像三维世界的第二、第三代恒星一样。
似乎两种说法都有可能。
尽管一下子不能得出确切答案,但他们的研究显然对宇宙学模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也会为人类文明异种空间物理规则留下浓厚一笔,为人类文明拨弦修补规则能力又添砖加瓦。
从三维视角去研究总要比二维视角快且更为直观,大远航组织各文明科学家只是通过探测器看了一眼,便对这座双星系统了如指掌。
接下来,各文明便顺理成章地将目光投向拥有生命的星球。
星球的直径并不大,大概是引力强度变化之故,眼前这颗星球、哦不.应该说是“星圈”,它的直径只有六千公里,比火星还要小一些。
随着探测镜头的拉近,星球的情况也渐渐清晰显露在大家面前。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星圈”上也有高矮不一的山丘,就跟三维世界的大部分星球那样,远看是平整的球形,近看却山峦起伏。
这个“星圈”由内至外,拥有明显的一圈圈分层,那模样,就好像跟图册上看到的地球剖面图类似。
从三维视角上看,“星圈”之外的太空之中,很明显能看到一片片漂浮环绕着“星圈”的二维造物。
不难看出,这些应该就是这个“星圈”的“人造卫星”。
甚至大远航组织各文明还发现,在那颗生命星圈的卫星上,还有许多片状二维造物存在。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