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上道(1 / 2)
贾环始终垂手恭立,眼帘低垂,对李忠平每一句话都回应得极为恭谨谦和,没有引经据典的清高,更没有丝毫顶撞或质疑的意思,姿态放得极低。
或许他心里清楚,李忠平需要的不是认同道理,而是一个识相的表态。
这显而易见的恭顺姿态,让李忠平那张终年带着几分刻板霜色的白净面孔,罕见地松弛了下来,甚至牵动嘴角,露出一个极浅淡、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
贾环的回答和态度,与之前那些傲骨嶙峋、视阉人为奇耻大辱的起居郎们,简直是天壤之别!
那些人,虽然嘴上不敢明言,可那目光里的鄙薄、浑身散发出的恨不得离他三尺远的清高气,都让李忠平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投鼠忌器。
没办法。身为阉宦,他最恨、也最不敢轻动的,就是手里握着史笔的记注官。
谁知道哪一天他会在那支笔下被怎么描摹?一句“内监干政”或“佞幸宵小”的帽子扣下来,便是千载骂名。
因此,不仅庆历帝厌烦这些如同影子一般跟在身后的起居官,他们这些伺候帝后起居的奴才们也打心眼里忌惮、憎恶。
今日前往翰林院要人,他的心情与贾环相似——同样是七上八下,顾虑重重。
遇到这么个花钱如流水、行事随心所欲的帝王,每当宫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皇帝外出惹了事端,早朝之上,首先遭到御史和谏官猛烈炮轰的,便是他们这些贴身太监。
皇帝不敢骂?
不要紧。
收拾皇帝身边的近幸阉竖,替天子清君侧,一样能搏个铮铮直臣的名声。
而且言官们察言观色的本事一流,谁失势、谁看似不得宠了,攻击的矛头必然先落在他头上,一击毙命,防不胜防。
“贾侍读,”李忠平清了清嗓子,恢复了平板的公事语调,带着审视道:“杂家方才交代的这些,你可都听清了?”
“回公公,小子都已听清。”贾环回答得毫不迟疑,声音平稳恭顺。
李忠平往前走了两步,轻轻点了点头:“嗯……可都有记在心里了?”
“公公金玉良言,小子感铭五内,必当铭记于心,不敢忘记!”贾环态度诚恳道。
“嗯,”李忠平终于露出了明显一点的满意之色,“如此甚好。那你便在此稍候,听候旨意宣召吧!”
说罢,他微微点头,转身就要离去,手中拂尘挥动。
“公公请留步。”就在李忠平即将迈出房门的瞬间,贾环温润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拘谨。
李忠平迈出的脚步一顿,身形硬生生停住,缓缓转过身,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声音染上了一点不易察觉的警惕和隐隐的不耐:“贾侍读……你还有何事?”
此刻,李忠平心底掠过一丝不悦:刚才还觉得这小子懂事知趣,怎么又生枝节?可别临了给他惹出什么乱子来。
贾环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微微抬头,眼神飞快而谨慎地在狭小的值房内扫视一圈,确认门口的小太监离得够远,门窗紧闭,再无第三双耳朵。
这才极快地往前凑了小半步,低垂着眼睑。接着,他那只拢在宽大袍袖里的手极其隐蔽地动了一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一个冰凉、圆润、带着沉甸甸分量的小东西——一枚小巧的金豆子便被递到了李忠平的袖口下方。
“公公…初次见面,仓促间不曾备礼。这是小子…小子…一点微不足道的心意,还望公公…万勿推辞…万万莫要介怀小子唐突才是…”贾环声音压的极低,语气也夹带着急促与不安,似乎从没有没有做过这种事,话说到后面,声音几如蚊蚋。
李忠平定睛一看,当看清面前的金豆子时,眼皮不受控制的剧烈跳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