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大鱼和小虾(2 / 2)
怪不得陛下在没有证据之前不敢轻易动他们,这要是一个不好,地方非得大乱不可!
王家虽然在当涂,但不说周边乡镇,仅仅太平府他们家的产业就占了将近一半。
这是个狠人啊。
如果仅仅涉及到产业还好说,可王家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怎么可能只满足于商界?
看看三大密谍机构提供的名单吧,童福山可谓大开眼界。
自洪武朝至今,一共诞生了进士17人、举人38人、秀才多不胜数,就连新学里面都有他们家的子弟,还不在少数。
如今王家子弟早已遍布朝堂,从京官到地方府衙、县衙、基层吏员,处处都有他们的人。
和那些反对新学的传统士族不一样,这个王家适应能力极强。
眼见朝廷有意在新学官中培养后进,王家一边凑着反对派的热闹,一边悄悄往新学里面塞人。
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如今的各个地方都有他们家的子弟,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唉...脑仁疼啊。”
看着王家的情报,童福山觉得自己脑瓜子嗡嗡的,暗骂朱棣还真瞧得起他,就这么水灵灵的给他丢到这里来。
将那些在外阜的王家子弟暂时搁在一边,童福山重点把那些在京中和本地做官的王家子弟,他们的名字和官职牢记于心后,将情报一把烧毁。
如今明面上他就是孤家寡人一个,身边还有赵远这么一个小内鬼,他可不敢掉以轻心,暴露自己的目的。
眼瞎最重要的还是迷惑敌人,继续当好自己这个‘受罚官’,演好自己‘人浮于事混功劳’的角色。
翌日一早,童福山拎着鱼竿又晃晃悠悠钓鱼去了。
这也就是在南方,要是在北方,如今这寒冬腊月的,非得被人当成神经病一样。
不过南方的冬天也不好受,童福山裹紧军大衣坐在河边的样子,颇有些引人注目。
江宁镇的某酒楼二楼雅间,武运叔侄和王具正在饮宴,可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几人都没什么胃口。
“王里正,你急嗤忙慌喊我俩来干啥?”
武高不满的看着王具:“你可要知道,姓童的现在就在江宁,让他看到咱们见面,不会起疑心吗?”
“慌什么?”
王具好整以暇的眯眼靠在椅背上:“我一早就派人跟着他,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知晓。”
武运没说什么,起身站在窗边看着略显萧瑟的街道,轻声道:“你想说什么,赶紧说吧。”
“也没啥,那姓童的不是来查账吗?我这都给他准备好账本了,他咋又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你问我?我又不是姓童的肚子里的蛔虫,要不要我跑去问问,问问他我假账本都做好了,您咋又不查我们了?哼,我就三个字,不知道。”
“叔”,武高有些疑惑:“这姓童的说不定就是来太平府戴罪立功的,实在不行,咱们问问王家人,能不能给他想想办法,混上那么一两件功劳,让他赶紧滚蛋。”
“你可不知道,自打这姓童的来了咱这地界,侄儿天天都睡不好觉,每天这右眼皮子直跳!”
“你睡不好觉?昨天鱼园新来的姑娘好玩吗?”
“嘿,你别说,还真是个雏儿,那滋味比那个陈...”
“收声!”
武运不动声色的扫了王具一眼,见后者没什么反应,狠狠瞪了武高一眼。
后者自知失言,嘿嘿一笑不再继续说。
“我找人查了,这姓童的以前历任盐道御史、扬州知府、两江巡抚,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
武运冷冷开口:“武陵虽小,但里面的鱼虾太多,决不能让他发现什么。”
说着回头看向王具:“我一会要去拜会魏同知,说武陵愿补齐这几年的税赋,这件事就这样吧,赶紧让这姓童的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