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白池一行(1 / 2)
杨元奇和陈妙常去往白池,这一趟出发比原定要早,他想尽早了掉这边的事。
杨元奇和杨兴武深谈以后,改变了想法,不管白池有没有事,杨家军才是杨家的底牌,战事不容有失。特别这场战事某种程度就是杨家主导,战事再小也是如此。
白池盐业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产量正在提升。陈妙常说:“要是再开两个盐池,盐定路都能供应自足。”白池的盐主要走向是北面大漠,还有盐州包括宋夏互市(兴庆府和西平府的部分盐需要这里补足。),另外就是和耶律南仙的走私通道,这里撑起了杨家很大的利润份额。定边城和清风明月寨的盐却是大宋内部供应,银子花了多点不说,品相要差了不少。
陈妙常说:“何大匠对出盐工艺调整了不少,品相是好了,产量增加不多。”(李大木,刘大工、何大匠,杨家三匠,匠司三宗师。)
杨元奇道:“哪能凭空生出盐来。”
陈妙常说:“陈鱼有书信问过,台岛其实可以产海盐,想把何大匠调过去一段时日。”盐是朝堂专营,那边要有想法只能在台岛这个离岸的地方。
杨元奇道:“这事你直接回绝吧,告诉陈鱼,一旦台岛这么来,那改土归流就不远了。”
陈妙常啊的说:“难怪元幸没说这事,你们两兄弟怎么想的?”
杨元奇道:“专于海事!台岛也为海事!元幸在那边又不是专门为了捞钱的。”
陈妙常嘻嘻:“倒是我们想岔了,陈鱼应该觉得上次有亏,想弄点银子补贴一下。”
陈妙常不无遗憾的说:“这么说,哪怕再开一个盐池,清风明月寨也不一定吃得着这里的盐啊。”同样白池的盐也不仅仅为了赚钱,还有尽量把漠北和这里绑定的意思,首先得紧着那边。
杨元奇道:“盐州东边那几个地方要是能开才行,这我们也就想想吧。”
白池的存在已是意外之喜,东边开盐池,那就等着兴庆府和西平府的人来抢,杨元奇无论如何也不敢引火烧身。
陈妙常嘟嘴觉得扫兴,她最初来白池是因着孟婵不方便经常过来,事情做得久了,自然就上心!
……
李云带着一小队骑兵迎了过来,他的骑兵一直在白池一带游弋。
李云下马拜见杨元奇和陈妙常,说道:“借着军务过来拜见少爷,莫怪!”
杨元奇说:“这次不怪,下次可不用了。”
李云道:“我也是听姜唐佐先生说少爷不久待,不打算去军营,就讨了个巧今儿来巡视西边。”李云骑兵部主要方向其实是东面,北面大漠有漠北护卫队,西边盐州骑兵朱贵部会兼顾,李云确实不用自己来这边。
杨元奇哈哈的说:“你办事老练,盐定路经略司自有评价,何必跑这趟。”
李云道:“经略司是经略司,你是你。和李家谈的是杨家。”李云看得透彻,经略司有杨兴武,但那也是大宋的经略司,和他来拜见无朝廷差使的杨元奇有着天壤之别。
杨元奇道:“我应下了,行吧?”
李云大喜,这个应下就不同了,这是杨家应下。他不会犯仁多保忠那种错误,强如仁多保忠几万骑兵不一样被杨家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