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450章 得寸则进尺

第450章 得寸则进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恩威并施,历来如此。

正如方才严惩沈四平等人,而对左路谦等人却网开一面。

如今裁撤些许冗职冗官,自然也新设了些许官职。

只不过听到詹同将那些新设官员全数说完后,殿内群臣一个个都莫名竖起了耳朵。

新设官职主要关于凤阳三司、廉洁署衙还有国子监。

任谁都知道,朱标对这些部门最为重视。

哪怕这些新设的官职品阶不详,可就凭朱标的重视程度,任谁都能明白这是成为天子信臣的美差。

当下众人也想知道,这些新设官职要从何处选定官员。

“新设官职有才居上,新科士子皆可就任。”

“此事倒也不急,吏部、御史台一同审定。”

“谢陛下。”

语罢,朱标看向殿内群臣。

“今我朝将士兴兵在外,朝中诸卿亦当同心协力。”

“粮草、军械、后勤等物,户部当谨慎处置,务必保证前线将士所需充足。”

“军阵之事,曹国公、信国公同兵部亦当用心。”

“至于吐蕃、云南治政一事,需诸卿与朕同心协力。”

“臣等谨记。”

“臣等谨记~”

往往大会都是用来喊口号的。

朱标也没想过在朝会上定下什么政策。

而等朝会散去,朱标自是将李善长、詹同等人一并召来了谨身殿。

“前往吐蕃、云南的官员已经动身,只是改土归流仍需斟酌,适时而变。”

将蓝玉、徐达在吐蕃、云南推行改土归流的奏疏递给几人传阅后,朱标倒是没有继续开口,而是拿起一旁杯盏细细品了起来。

待看完奏疏过后,李善长沉沉叹了口气,转而率先出声道。

“梁国公恩待吐蕃百姓,将吐蕃权贵尽数斩首。故此改土归流于吐蕃推行甚好。”

“只是云南一地,竟有百姓阻扰新策推行,老臣实在没有想到。”

“倒也不难猜到!”李善长刚准备往下说,却听站在门口的解缙朗声说道:“吐蕃乃有前朝,梁国公领我军将士斩杀吐蕃国主,乃推翻旧朝。”

“于吐蕃百姓而言,我朝治理吐蕃乃新朝御民。”

“故此百姓自当谨慎,不敢有半分不恭。”

“反观云南,当地土司早先便向我朝臣服,背地里却联络安南。”

“其地百姓心中无恩主,更无新旧两朝交替时的谨慎。所以见旁人分到比他们更多的土地、田产、牲畜,自然对我朝心生怨言!”

待解缙说完,李善长看了他一眼,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解学士果有妙才。”

赞了声后,李善长倒是没有继续出声。

就解缙方才所言,在场的詹同、李俨哪个想不明白!

云南百姓没有新旧两朝交替之感,只觉是朝廷用兵征讨他们的土司。

更何况改土归流涉及分发土地,任谁都想分到更多,所以自然有些怨言。

如此浅显道理,他李善长如何能不明白。

方才所言也不过是为接下来严惩云南闹事百姓做铺垫。

可让李善长觉得有趣的事,他还没有说完,这解缙便抢先出声。

而看到李善长不再言语,解缙丝毫没有感觉半分不妥,继续说道。

“微臣以为,云南当地百姓应当铁律教化。”

“臣见魏国公奏疏上有言,云南当地百姓因不满土地分发,竟再起叛乱,杀我军将士数十。”

“魏国公只处斩罪首七人,其他从案百姓不予追究。”

“微臣以为甚是不妥!”

解缙上前两步,走到朱标跟前正色说道:“当地百姓蒙土司欺压日久,任谁皆想拉出人马、占据地盘,当那众人之上、享荣华富贵的土司。”

“故此当地百姓必私下结党,借不满我朝新策为由,生出民乱意图割据土地。”

“微臣以为,当令魏国公严惩凶徒。”

“凡作乱百姓,于叛贼无异,不可留情。”

随着解缙声音落下。

李善长、詹同等人无一人出声。

而朱标也是重新打量了解缙一番后,这才出声道:“严刑驭民,待魏国公率领将士赶赴安南,当地百姓再叛又当如何?”

“那便似梁国公一般,留在一支劲旅,驻守云南,镇压不义之民!”

听到这话,朱标缓缓点头道:“解学士所言有理。”

“你既是科举出身,笔墨甚佳。此封令旨便由你代朕书写。”

“是!”解缙听后好似得了巨大赏赐一般,抬腿便要朝一侧书桌走去。

不过不等他走出两步,却听朱标摆了摆手道:“卿回去仔细斟酌,写就之后呈于朕前。”

“若是妥当,便发往云南。”

“微臣领旨。”

解缙也没多想,躬身一拜后便大步朝殿外走去。

毕竟能代皇帝执笔书写圣旨,此乃莫大恩赐,说是文臣在世最大荣宠也不为过。

所以此时解缙自然暗下决心,定要将此封圣旨写的文采飞扬,也要考虑详尽,处处妥当。

只不过。

待解缙前脚离开谨身殿,朱标却似没听到方才解缙所言一般,看向在场众人重复问道。

“云南、吐蕃民情不同,新策推行情况各异。”

“治政之事,诸卿可畅所欲言。”

而听到朱标重复发问,对解缙所言不置一词。

众人自然明白朱标对方才解缙说的那些很不满意。

当然!

在场的李善长等人无一例外都认为解缙方才所言乃书生之见,毫不可取。

真要说的话,相较于吐蕃,云南才是最应该施行仁政之地。

一来云南与中原渊源甚深,当地百姓自从汉末三国便视中原为主,也有归属之感。

二来。

此次对西南用兵,军械、粮草一切皆后勤所需无非以海陆,过东番岛运抵安南。再者便是以陆路,经过云南,运抵安南。

似解缙方才所言,派兵驻守,镇压叛民。

但凡有些许军武常识的人都不会想出这个主意。

不用解缙说,徐达必然会派兵驻扎云南,保证后勤之路的畅通。

可严刑待民,镇压当地百姓却绝不可行。

还是那句话,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