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王铁迎接“高迎祥”(1 / 2)
这高迎恩部出了潼关进入河南境内后是一路跟着铁营总部的后面找过来的,所以这高迎恩部是走的洛阳到巩县虎牢关这条路线出的洛阳的盆地。
当高迎恩得知铁营就在密县之后,高迎恩便派人到密县来致书请投并领着队伍从汜水县经荥阳县南下密县,而王铁这边得知消息后也领着一部分弟兄北上去迎接高迎恩。
双方的队伍就在密县与荥阳县交界的伏羲山中的官道上相遇。
...
伏羲镇。
这伏羲山是嵩山山脉东端的最后的一座大山,而这伏羲镇则是在伏羲山的西南方向,此地虽然也在嵩山余脉之中,但此地的山头海拔高度和面积非常低,已经不能算是山只能是算是丘陵。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地的地势相对来说较低,从荥阳到密县便能有一条官道穿过这伏羲山东段的丘陵。
目前的时间是下午的三四点钟,那高迎恩领着他手下的闯营弟兄此时已经抵达了这伏羲镇附近。
由于这闯营曾经在这附近活跃过,没有滋扰百姓,所以这镇中的百姓在看到闯营的旗号并没有窜到山里去躲着。
相反还有不是镇中的百姓出门瞧着那从镇子中穿过的闯营队伍,而这些闯营弟兄也没有脱离队伍到镇子里面去买卖东西或者是干其他事的,可见这闯营的行军纪律还是不错的。
只见那闯营队伍的最前面有两名弟兄骑在马上举着黑色的招魂幡,在招魂幡的后面则是有一辆四轮车,这四轮车并不是用马拉着的,而是前面四个人拉后面四个人推着往前走。
这车上放着一具刷着黑色油漆的棺材,在棺材的前面车板上还摆着一个牌位和一个香炉,香炉里面还一直都烧着檀香只不过是三长两短。
这也是为什么这辆四轮车不是用马拉而是用人来拉了,这马拉车没个轻重,搞不好会把这车上的牌位和香炉给弄翻,非常的不吉利,所以也就只好用人来拉了。
这民间棺材刷油漆那也是有讲究的,原木棺材不刷油漆代表着是寿终正寝,刷石灰的就代表着是英年早逝。
刷红色油漆的喜庆棺材就代表着是八十岁以上喜丧,而这刷黑色油漆则是代表着非正常死亡死于非命。
当然,这些讲究也是分地方的,有些地方的风俗就不讲究这些,还有就是民间的普通百姓与达官贵人的丧葬制度也是不一样的。
高迎祥造反之前是贩马的走私贩子就一普通百姓,造反之后虽为手握数万人马的一方豪杰,但终究还是世人眼中的贼亦算不得贵人,所以高迎祥死后的丧事便用庶人之礼。
这高迎祥的牺牲的时间是在七月的中旬如今是八月的中下旬,民间习俗停棺四十九天之后才能够下葬,而如今时间还没有到,所以这高迎祥的棺材被这高迎恩拖着到处跑。
等到这四十九天到了之后,走到哪里便将这棺材给埋在哪里。
这高迎祥总的来说还算是幸运的,不想他的前辈王二、王嘉胤等等一些牺牲的农民军首领,在死后莫说是规规矩矩的办丧事了,就连尸骨都没人收敛甚至连衣冠冢都没人立。
这也充分说明了有亲族的好处,即使高迎祥没有儿子,但他有亲弟弟和侄子给他发丧,给他的烧几张黄表纸敬上两根香。
这后世之人不注重身后之事,但在这个传统思想浓厚的古代社会,这身后事往往比身前之事还要重要。
所以这很多人在看到高迎恩为他哥哥发丧的时候,都非常的羡慕,认为这高迎祥虽然兵败身死但也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这高迎祥的棺材里面那自然是高有祥生前的衣物不是尸体,高迎祥的尸体躯干已经被官军焚烧挫骨扬灰,头颅则是被孙传庭送到京城请功然后传首九边。
在这一点上高迎祥与他的前辈王二、王嘉胤等人没什么两样,都是死无全尸挫骨扬灰死了都不得安宁。
但作为一个反贼,有这种下场那也是很正常的,这在拿起武器反抗的那一刻开始,那就应该做好死无全尸不得善终的准备。
毕竟这造反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暴动,是人世间最为暴力的一种集体行为,她虽然具有正义性,但是在斗争路上也充满了冰冷的残忍。
这农民军动不动就想刨朱家祖坟的逻辑依据就在这里,毕竟这落到官府手里的农民军首领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那都是不留全尸死无葬身之地。
那既然是这样的话,农民军弟兄们又怎么可能去尊重朱家人的尸骨?!
这明朝的官僚乡绅以及走狗文人,经常大骂农民军弟兄们禽兽不如刨它们的祖坟,但它们丝毫都没有反思过,自己是怎么对待农民军首领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