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风流大宋 > 第560章 南使见熟人

第560章 南使见熟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但也正是因为他脸上的面甲,却是一下子惊到了宋使中正位所坐之人——杨应询。

因为,自从西北就有戴面甲习惯的秦刚,自然也把这习惯带到了沧州。所以,他一眼就认出了这副极其特殊的面甲。

杨应询虽然心里吃惊,但他的定性极强,脸上表情的控制也相当可以,只有一些与厅里众人差不多的吃惊表情,甚至还有对于这种粗鲁习气的不喜情绪。

秦刚其实需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在听了耶律淳的话后,先是左手摘下了面甲,右手又取下头盔,交与身后的亲兵,然后大喇喇地在对面的座位上坐下,随意拱了拱手对宋使道:“大辽国集贤殿大学士、上轻车都尉,南京道统军使徐三,见过各位!”

随着秦刚摘询的即时反应。

只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由于先得到了那副极其特别的面甲提示,杨应询对于面甲下露出来的这张汉将脸庞一点特别的反应,只是极度不满对方的傲慢与无礼。

杨应询此时便愤然起身道:“徐将军既然也有集贤殿大学士的头衔,想来也该是个知书达礼之人。虽说是‘不知者不罪’,但是眼下既然已经知道,却为何不立即先去卸甲更衣再出来呢?难道是有意轻视我等使者?不屑于以礼相见吗?”

杨应询的发作来得突然,却又是言之有理,一下子就令正厅里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秦刚却是坐在那里用鼻子嗤笑了一声,动也没动地说:“本将军刚才说唐突,不过就是客气一下而已,你这宋使,当什么真啊!再者说,大辽尚武,本将军这一身铠甲,就算是见客正装,为何要更换啊?”

“强词夺理!粗俗不堪!”杨应询明显被秦刚此时的态度气得脸红脖子粗,实际上却是利用这种强烈的正面冲突来掩饰住此时他内心深处的巨浪翻腾、惊骇不已:

这个大辽南京道的统军使徐三,竟然就是如今在大宋重现朝野的太子少师、枢密直学士、新辟流求路帅守、实际上的东南七路执政官秦刚?!

这个世界还能更颠狂吗?

只是,杨应询曾经在好几年前,亲眼看着当时还为高阳关路帅守的秦刚,在天津寨的一处密室里,竟与那时的契丹南京道代统军使称兄道弟,甚至还随口要来其衙门公文翻阅。此后,他因安排部署谍探之事,更是清楚辽国南京道的三司使李宁一,对秦刚是言听计从,为了赚钱,竟然甘愿将一批批战马运到天津寨出售,私毫不在意这会大大改善整个河北骑兵现状。只是秦刚走后,继任帅守却是不敢去买马,于是那里的战马据说大多都转运倭国或流求了。

秦刚对他有知遇之恩,又有令他五体投地的才华志向,所以在戊辰宫变之后,他绝不相信秦刚会是叛臣,又坚信他一定会能平安脱危,因此才在河北官场上不被容于同僚。

之后东南元符太子自立,秦刚之名再起东南,消息传来,既让其心慰激荡,甚至偶尔还会萌发出几分欲投而奔之的闪念。

虽然杨应询早就认为,再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在秦刚身上,都不应感到惊奇。可是在这万里之外的辽国南京道,居然遇见了本该在东南的秦少师,而且此时他还自称为大辽集贤殿大学士、南京道统军使。也是亏得事先有面甲的提醒、事后他又以对方失礼而怒斥掩饰,这才没有显露出自己难以压抑的震惊!

“哈哈哈!孤看杨钤辖也是个直爽的性子,何必纠结于此等俗礼。”耶律淳的这下试探未能看出两人有相识的迹象,但显然也不会轻易放弃,便先行劝解道,“再说了这天气颇热,甲胄穿着也不舒服,来人!赶紧带徐统军去卸甲宽衣再说!”

少顷,秦刚再出来时,正厅内的气氛却是有了一点不对。

经耶律淳旁边的官吏提醒,开年之后,宋国高阳关路曾捕得一名大盗,乃是契丹人,名叫吕忏儿。他的家属经人指点,跑来析津府鸣冤,称其为契丹平民,恳示南京道留守府出面,与宋国交涉而放人。

其实这个吕忏儿在辽国这边也是个出了名的歹人,地方官府颇为恶之。但是现在的问题却变成了:契丹人能不能被宋国官府抓了治罪?留守府官吏报到了耶律淳这里,并在这次宋使来访之际,提出问题,无非就想显示其外交霸权——我大辽的人,就算是盗贼,也得放了!

可惜,这次碰上的却是与以往那些胆小怕事不一样的杨应询,他啜了一小口茶后,镇定自若地问道:“敢问这个吕忏儿在南京道这里可是顺民?”

“标标准准的顺民!”耶律淳旁边的那个官吏抢着出声回道。

“知法守法之民?”

“知法守法!”

“那就归还不了了!”杨应询突然坚定的回道。

“怎么就归还不了?难道你们宋国想要违反两国的《澶渊之盟》么?”官吏怒道。

“不知阁下让我归还此人,依据的是《澶渊之盟》中哪一条哪一款啊?”杨应询笑问道。

“盟约约定,任何一方捕获对方境内逃犯,需及时解送至边境,不得隐藏!”

“好!正如阁下所言,盟约约定的是,对于对方境内的逃犯,必须要及时解送。那么,这吕忏儿在辽国不是标标准准的知法守法之民吗?又怎么会成了要解送的逃犯呢?”杨应询板起脸来反问道。

“这……”这名辽吏一时为之语塞,继而恼羞成怒道,“就是因为他是我大辽之顺民,所以更要贵国立即释放归还。”

“在辽为顺民,在宋则未必。想我大宋,律法分明,明辨善恶。这吕忤儿在我高阳关之境,杀人劫货,罪证确凿,犯的是我大宋刑律,自有我宋律严惩,不属《澶渊之盟》约定。”杨应询斩钉截铁地说道。

“休得对杨钤辖无礼!”想见手下人说不出话来,耶律淳立即将其喝下,看到回来的秦刚,转而问道,“徐统军以为如何?”

秦刚知道,这又是来考验他的了,他便问杨应询:“刚才闻听杨钤辖说这吕忏儿犯下的是杀人劫货之罪,他杀的是何人?贵国给他定的又是何罪?”

“此贼心狠手辣,在高阳关这里,杀了数名客商,其中既有宋人、又有契丹人,劫其财货近千贯,证据确凿,无可辩驳!”杨应询语气坚定。

“杀人偿命、辽宋皆同!要是如杨钤辖所言,此人所犯罪行证据确凿的话,我大辽追索此人,也为严惩罪犯,彰显律法庄严。因此,本将倒是有一个不情之请!”秦刚缓缓地说道,“若是能将证据与此犯同时转交,我南京道可派出刑狱吏官,在边境即时验明正身,如若无误,便可将其就地正法!如何?”

秦刚的这一个建议,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双方先前争执,无非在于留守府官员被人挤兑在了面子上——如果不把吕忏儿要回来,丢的就是大辽的面子。而杨应询这边的强硬,同样也是大宋的面子——在大宋境内杀人越货,却是交往给辽国放了?显然不能同意。

秦刚的提议却是别出心裁:你交人时同时提供证据,我们大辽也讲法律。证实了就惩处,一点儿也不含糊,而你我的面子不就都有了不是?

杨应询稍作思索,慨然应诺:就如徐集贤所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