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前往散装(1 / 2)
讲座定在第二天的晚上,地点在医院最大的学术报告厅。
消息一出,全院沸腾,不仅本院医生踊跃报名,连周边地市医院的同行也闻讯赶来,报告厅座无虚席,连走廊和后面空地上都站满了人。
当晚,陈阳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沉稳开讲。
陈阳没有讲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结合近期在中州省中医医院遇到的几个典型病例,如庄启文处理的尿毒症心衰、于诗韵诊治的糖尿病,以及另外几个学员遇到的疑难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核心观点。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而疗效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的精准和深入。”陈阳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我们不能满足于套用成方,更不能被西医的诊断束缚手脚。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疾病的‘病机核心’。”
陈阳以尿毒症患者为例,详细剖析了从“阳虚水泛”到“瘀水互结”再到“气阴两虚,虚火上冲”的病机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治则方药调整思路。
“中医不是慢郎中,在急危重症领域,中医大有可为。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用,会不会用。要有‘夺关斩将’的勇气,更要有‘纤毫勿失’的细心。非常之病,需非常之治,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准的辨证之上。”
之后陈阳又以于诗韵的糖尿病病例,强调了现代疾病谱变化下,情志因素、肝失疏泄的重要性,呼吁大家要开阔思路,与时俱进。
“我们学习经典,但不能拘泥于经典。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每一位患者都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治。”
陈阳的演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语言平实却充满力量,逻辑清晰,案例生动,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会场内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庄启文、于诗韵等人坐在第一排,听着陈主任将他们的病例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阐述,心中充满了自豪和使命感。他们知道,他们不仅是学习者,也是这种新思维、新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何志群院长坐在台下,心情复杂。
他既为医院能迎来这样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感到高兴,又为医院内部存在的那些与陈阳所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的问题感到忧心。
何志群看了一眼身旁同样认真听讲的柳卓云,两人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心。
散场后,陈阳被热情的医院医生团团围住,提问、签名、合影,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才得以脱身。
回到招待所,学员们依然兴奋不已,围在陈阳身边讨论着讲座的盛况。
“陈主任,您讲得太好了!我看到好多老专家都在点头!”于诗韵激动地说。
“是啊,感觉我们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意义。”夏洪亮也感慨道。
在中州省中医医院的行程原定一周,但因为效果显着,何志群又极力挽留,又延长了三天。
这十天时间里,陈阳团队与医院上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