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官场上的潜规则(2 / 2)
虽说长孙无忌闲赋已久,但只要皇后不死,他便是无可争议的最大权臣。
见他将此事定了兴致,文官自然纷纷附和。
诚然,除‘隶属山东士族、江南豪族中,因与李斯文合作而占股捞钱的几家’之外。
在场文武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对李斯文受到的过分恩宠,感到羡慕嫉妒恨!
年纪轻轻的,毛都还没长齐,就封爵赐官,担任封疆大吏一般的职务...
你这么有能耐,将他们这些前辈置于何地!
而在得知‘李斯文南下遇险’的消息后,不约而同的一脸幸灾乐祸。
可当这些人想起,堂堂徐茂公,多年以来温和有礼,谦逊待人,更是为国安稳,死守前线伤病不退。
如此人杰,而今却要面对老来丧子的悲事...一时间,尚有良知的官员,不免感同身受。
或是心系李斯文安危,或是听从长官指令,或是物伤其类...
哪怕明知,两百精兵被近万僚人埋伏,最后结局毋庸置疑,但满朝文武中,竟没有一个在此时提出抗议。
近百官员,或大或小,纷纷出列声援房玄龄的奏折——请求李二陛下准许,发兵南下,拯救大兵李斯文!
若李斯文真的战死...
李二陛下必然会迁怒于江南士族,甚至极有可能拿着族谱抄家,最后牵连整个朝堂。
另一方面,曹国公府人丁不旺,李绩就指望着李斯文来延续徐家香火。
若是让他得知爱子战死,定会影响边疆战况。
若前线失利,又来一个颉利可汗,效仿当年之事,马踏长安,签下无比耻辱的渭水之盟...
他们这群当朝老臣,定是要被后世史官,钉死在耻辱柱上!
所以无论如何,于情于理,他们都要尽可能的,给远在并州的李绩留下一份挂念。
也省的将来,出将为相的李绩来个‘十世之仇,尤可报也’,血溅他们一头!
“陛下,房相所言极是!当尽快调集兵马,驰援蓝田公!”
“是啊,僚人贼人胆大包天,竟敢袭击朝廷勋公,若不严惩,恐再难服众!”
“臣叩请陛下速下旨意,切勿延误战机!”
一时间,满朝文武纷纷上奏,大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极为热烈。
群臣之中,唯有萧瑀、岑文本、公孙武达寥寥几人,一脸复杂的愣在原地,没有开口附和。
看着殿内吵闹如早市般的景象,李二陛下心里既有些欣慰,更多的是歉意。
欣慰于众臣之间虽各持己见,相互攻讦,但在大事上还是拎得清,一致对外。
歉意则是...若非自己轻视了江南局势,李斯文何至于此。
当年懋功临危受命,常驻并州,出发前曾几次叩请,将一家老小托付给自己。
若李斯文为国捐躯,他还有何等颜面去面对...因自己一道旨意,便抛儿弃女,前往边疆的老兄弟!
该死的江南世家,都怪你们这群狼心狗肺,吃里扒外的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