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情况紧急,快把(2 / 2)
对于尚未步入朝廷,仍在街头鲜衣怒马的世家子,李斯文却是每个人心目中,向往而不可得的那个自己。
前半生放浪形骸,不学无术,拳打长安同辈无敌手。
后来明悟本心,一朝得道,从此平步青云的故事,更是成为了津津乐道的传奇。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平头百姓来说,李斯文、小妹李玉珑,乃至将二人养育成才的曹国公府。
那就是祠堂、道观、佛庙一般的存在。
当年李家二郎只身平疫,李家小妹广受灾民,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本,受天下人敬仰。
更别说廉价雪花盐、平价煤炭等桩桩功绩;
还有一份力气一份工钱,从不拖欠的滨河湾,将关中八水引入农田的水车...
无数人因此受益,却无法回报李斯文半分。
恩情无法得到宣泄,家家便不约而同的立下生祠,日夜焚香为之祈祷,愿李家二郎长命百岁。
结果家家户户眼中的大恩人,却因江南世家的不作为,兵困巴州凄凉之地...
担忧之余,又如何不叫百姓们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世家肉。
就在这个朝堂火烧眉头,坊间人人议政,沸反盈天的紧要关头。
长安西侧金光门,信使一人六马,背插红旗,正疾驰而来。
此时,太极殿旁的政事堂内,檀香袅袅,气氛格外凝重。
李二陛下鸠占鹊巢,坐于主位,面前案几上摊着几封奏折,眉头紧锁。
除萧瑀、王珪之外的四位国相,房玄龄、高士廉、李靖、岑文本尽数到场,分坐两侧,神色各异。
按照常理,政事堂是专供于几位宰相的论事之地,除非是事不得已,否则作为皇帝的李二陛下,是绝不该进来参与的。
政事堂本就是分化宰相之权,协助皇权治理国事,并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场所。
若事事都需要向皇帝禀报,得到钦点,六位国相又该如何自处?
李二陛下只需做最后仲裁即可,而他们这些做宰相的,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但今日,事况紧急,特事特办,四位国相正襟危坐,等待皇帝率先开口。
“诸位爱卿,江南局势糜烂至此,僚人勾结世家,袭击勋公,劫掠重要物资,你们说说,该如何处置?”
不多时,李二陛下率先按不住心中紧迫,咨询声里带着几分不易掩盖的疲惫。
自李斯文‘绝笔’送达长安,他便日夜忧心,既要安排救援,又要提防江南世家再生事端,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高士廉端起面前的茶盏,轻轻吹了吹浮叶,慢悠悠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此事虽急,却也不必过于忧虑。
算算时日,宋国公萧瑀已然抵达江南。
他在江南声望卓着,兰陵萧氏更是世代盘踞于此,以他的能力,联络各家世家汇集兵马,驰援蓝田公绝非难事。
再说,僚人不过是乌合之众,不通兵法,不善战阵,只要大军一到,定然土崩瓦解,江南之危不日便可解除。”
他这番话看似在劝慰皇帝,实则话里有话。
萧瑀身为江南士族魁首,却坐视局势糜烂,若说他毫无责任,谁也不信。
高士廉故意提及萧瑀的“能力”与“声望”,便是暗暗埋怨他平日里纵容世家,才养出这般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