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山沟村 原来是块风水宝地(2 / 2)
但奇怪的是,除了地皮震了三震外,并没有塌陷、裂口,也没见什么上古遗迹冒头。
“邪了门了。”
老陶牵着黄牛站在田埂上,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雷劈了个坑?不像啊。”
魂休皱眉,踩着泥水快步走向后山,他腰间,陈泽给他的玉简,不断发出轻微嗡鸣,像是受到某种牵引。
方天磊也关了插秧机跟上来,手里还攥着一部卫星电话,
这是陈泽托关系搞来的,也是全村唯一一台。
“不对劲,”
魂休蹲在山坡一处不起眼的土包前,扒开浮土,露出一块泛着青灰色光泽的石板,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地质层……有人工痕迹?!”
方天磊用铁锹撬了撬,石板纹丝不动。
他干脆招呼几个壮劳力过来,七手八脚挖了半个钟头,
竟清理出一整片阶梯状结构,层层向下,隐没于山腹之中……
“地下建筑?”
农技站的小王戴着黑框眼镜凑近一看,激动得声音发抖,
“这……这像是古代水利工程!
看这坡度、排水槽、蓄水池布局,简直是现代梯田灌溉系统的雏形!”
魂休摸着石壁上的刻痕,指尖传来细微的温热感。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那枚符文玉简,轻轻贴在石面上。
刹那间,玉简亮起微光,石壁上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
如水流般缓缓流动,最终凝成一幅立体的光影图:
一座依山而建的村落,田畴交错,渠网密布,空中还有类似无人机的小型器物在巡田……
“这是……全息投影?”
小王差点把眼镜摔了。
“有人把这片土地的耕作智慧,用某种方式刻进了石头里。
刚才的地脉异动,可能是雨水中某种成分激活了阵法。”
老陶听得一头雾水,
“意思是说,咱祖宗早就懂科学种田?”
“不止。”魂休目光深邃,
“这座‘地心农宫’,恐怕是某个早已消失的农修文明留下的传承之所。
他们不是靠灵药飞升,而是以五谷为道,以土地为根,走的是‘人间烟火成圣’之路。”
众人一时寂静,只有风吹过山谷,带来远处稻田的清香……
三天后,山沟村成立了“传统农业智慧挖掘小组”,
由魂休任组长,小王负责记录,老陶担任后勤,主要任务是每天给下工地的伙计炖一锅土鸡汤……
他们在石阶尽头发现了一间石室,墙上刻满了耕作口诀:
“春分犁土三寸深,不求灵雨自生津。
夏至护苗如育儿,一滴汗珠一颗星。
秋收不过九月九,留穗三分敬天地。
冬藏种子埋北斗,来年依旧好光景。”
更神奇的是,每当有人诵读这些口诀时,田里的作物生长速度就会悄然提升,病虫害自动退散?!
魂休终于明白:真正的“灵田”,不在天上,不在秘境,
而在一代代人俯身耕耘的手掌与汗水之中!
某夜,他独自坐在田埂上,望着满天星斗,轻声念道,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原来你早就在等我回来。”
远处,新装的太阳能杀虫灯微微闪烁,如同大地睁开的眼睛……
夜深,山沟村的灯火渐次熄灭,唯有石室前,
那盏由魂休亲手安装的风能灯还在轻轻摇晃,投下斑驳光影。
他并未回屋,而是盘坐在石阶之上,手中玉简横于膝头,仿佛与地脉共鸣。
忽然,玉简无风自动,浮空而起,表面符文如活蛇般流转。
紧接着,石墙上那四句耕作口诀竟自行亮起,一字一字脱离墙面,
在空中排列成环,缓缓旋转,散发出淡金色的光晕。
“嗡!!”
一声低沉的鸣响自地心传来,像是某种古老机制被彻底唤醒。
地面微微震颤,石室中央原本平整的地板竟缓缓裂开,升起一座半人高的青铜鼎。
鼎身刻满星辰与五谷交织的图案,三足分别雕着稻、粟、麦之形,鼎腹中空,
却有一团流动的液态光华在其中沉浮,宛如熔化的月光……
小王半夜起来上厕所,正巧看见这一幕,
吓得一屁股坐进鸡窝里,手里还攥着拖鞋,
“天……天降神器?!”
消息很快传开,第二天清晨,全村老少都围到了后山石室前。
连隔壁村养蜂的李寡妇都骑着电驴赶来,说是“梦见金穗落我家灶台”。
魂休凝视着青铜鼎,心中已有明悟。
他轻声道,
“这不是武器,也不是法宝……这是‘种源之心’。”
“种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