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序幕(2 / 2)
第三天清晨,帕利基尔海域。
经过近两日的航行,舰队已经接近抵达了转向点,太阳自海平面升起,清晨并无海雾产生,今天无疑又是一个好天气,旗舰发出的旗语信号顺利的通知下去,数十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开始转向。
宽广无垠的蔚蓝海面上,舰队沐浴着晨曦,留下了无数道弧形的的雪白航迹。
第一编队在三艘战列舰的带领下顺利转向,完成一阶段目标,开始继续航行。
两天来,或是岁星高照,舰队竟都未被发现,直到黄昏时分,变化陡生。
第一编队中,多艘战舰的无线电监听小组都截获了一条来自美军的电讯,具体内容不明,但能够判断是潜艇发出的。
通过交叉定位可以大致确定这艘潜艇处在第三编队的方向,轻巡舰队和运输船队显然已经暴露,但对方应该还不知道第一编队和第二编队的存在。
“这也不是坏事,说不定这样反倒能诱出敌舰队。反正马上天就黑了,他们来不及派飞机来。”
“只是,恐怕不止这一条漏网之鱼,搞不好咱们明天也会被发现啊。”
“黑龙江”号战列舰的舰桥中,参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
“向第三舰队发电提醒。”
在权衡之后,宁庆光担心第三编队没有截获那条电讯,保险起见还是提醒一下为好。
第三编队收到了提醒,实际上他们也监听到了那艘未知的潜艇发出的电讯,两艘驱逐舰已经脱离了舰队,开始在周围搜索潜艇的踪迹。
夜色降临,潜艇必然会趁此时机上浮至海面,一边加速追赶舰队,一边充电换气。
不过,如今没有对海搜索雷达,在晚上通过肉眼在茫茫大海上找一艘小小的潜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最终两艘驱逐舰无功而返,在天亮以后归队。
10月25日,上午8时,舰队即将进入预定战位,在瑙鲁北方,自北向南约300公里的海面上,三支舰队以此横于太平洋上,第二舰队前出,距塔拉瓦约一干公里,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之间相距大约一百公里,第三舰队与第二舰队之间相距约二百公里。
与此同时,一架架美军飞机已经靠近舰队所在海域。
昨天傍晚,潜艇发回的情报在转送夏威夷后并没有得到第一时间的关注,在情报部门中几经周转,最终在今天早晨递送至金梅尔手中。
而金梅尔却敏锐的察觉到其中的问题,由于潜艇是在昨日傍晚侦查到敌情的,此时国防军舰队已经转向,向东南航行,且位于中太平洋,因而可以直接排除南下瓜岛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北上中途岛的可能性。
金梅尔自然就知道了敌人的目标所在,在询问具体情况后,金梅尔得知这是昨日的情报后大惊失色,立即要求塔拉瓦方面组织侦察,并第一时间与尼米兹取得联系。
在接到命令后,塔拉瓦方面立即派出了所有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并让俯冲轰炸机以及陆航的B17轰炸机也客串侦察机,参加搜索任务。
数十架飞机被撒了出去,美军根据时间预估了国防军的位置,因而实际搜索空间被大幅压缩,限定在了一个半径1000公里,70°的扇形内。
在这些天与瑙鲁海航站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美国人的侦察机收获了一箩筐的教训,因而没人敢松懈,他们不仅要注意海面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方舰队,而且还要当心国防军的大型水上飞机。
国防军所大量装备的侦察机主要是三六式水上飞机和三三式乙型水上飞机,这两款飞机相比于卡特琳娜都有优势,无论是航程、航速还是机载武器。
如果双方在天空中碰到,三三乙也就罢了,走位风骚些也不难跑掉,毕竟它的优势不大,但如果遇到三六式,那么卡特琳娜就麻烦了,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塔拉瓦方面已经有三架卡特琳娜被敌人的水上飞机击落了。
相比之下,驾驶B17就要好的多了,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因此靠近瑙鲁的海域由B17执行搜索任务,速度更快的B17相比于那些慢吞吞的同行们,进度自然也是要快的多。
在瑙鲁以北150公里的海域上,这架轰炸机突然发现了远方的海面出现了一连串的小黑点。
起初,他们并未在意,但当黑点数量继续增加时,这架B17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立即向后方发去电报。
在收到搜索消息以后,基地中的官兵在担忧之余,也不免吐槽陆航的不专业——
整封电报,只有方向,没有距离坐标,没有舰队规模,没有舰船数量,没有舰船类型,没有舰队航速。
因此,塔拉瓦方面立即回电要求他们汇报更多信息。
此时,这架B17距离国防军舰队已经只有40公里远,国防军的观测手自然不可能看到他们,但他们也同样无法分别对面的中国军队的具体情况,只能先向基地汇报坐标和舰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