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拔钉子(2 / 2)
舰队参谋长施正笏立即起身,道:“报告,考爱岛南部外海,海底地形相对平缓,但存在珊瑚礁盘。根据水文调查,十五公尺等深线大致距离海岸五至七里,二十公尺等深线八至十里,二十五公尺等深线十二至十三里。”
“我部战列舰满载吃水最大10.5公尺,重巡洋舰满载吃水最大6.4公尺,为确保绝对安全和机动能力,甲二六、二八舰队建议选择水深大于二十五公尺的区域停泊,甲二七舰队建议选择水深大于十五公尺的区域停泊。”
“因此,战列舰编队可以安全停泊在距离海岸约十二里的位置,重巡洋舰则为六里。”
“很好,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设法找到敌人的炮兵阵地,这个任务交给陆战队,务必试出美军全部阵地位置。”
在陆战队联络官点头后,宁庆光再次开口道:“接下来,制定计划。”
炮击计划被称作“拔钉子”行动,主要目标即是摧毁美军第34野战炮兵营(装备M2A1型105榴弹炮)、第84野战炮兵营(装备M1918型155榴弹炮)的固定发射阵地、弹药堆放点及指挥观测所。
次要目标是对可疑的敌军预备炮兵阵地、物资囤积点、交通枢纽,比如通往炮兵阵地的山路等进行面积覆盖射击,扰乱其后勤与机动。
当天傍晚,参谋部便拿出了作战方案。
施正笏走上台前,对着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图示,向众人介绍起来。
“战列线位于利胡埃平原西南方向外海,距离海岸线十二至十五里处。”
“各舰呈阶梯式展开,‘黑龙江’、‘河南’、‘河北’三舰于后,‘辽宁’、‘吉林’二舰于前,各队列间隔二干五百公尺,各舰间隔一干三百公尺,以利全部主炮火力发挥。”
“各舰自北向南,以十六节航速行驶,约四十里后,各舰转弯,实施第二段炮击。”
考虑到实际作战效率,八吋及六吋炮毁伤能力有限,提升效果不大,因此巡洋舰被从炮击队列中剔除。
另外,由于最近潜艇袭击时间日益增多,巡洋舰们负责带领驱逐舰执行警戒任务,在战列舰编队外围,特别是朝向大洋一侧和可能遭空袭的方向,组成环形警戒圈。
也同样是因为潜艇袭击问题,以及最近美军突袭的可能性增长,现在参谋部认为战列舰静止炮击具有较大危险,不宜进行。
毕竟,蒸汽轮机调整功率较慢,停下来的时候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在想动起来就困难了,而16节航速下,想要提速还简单一点。
接着是侦察和校射,这个都属于常规操作了,在这两天的行动中,海军已有一定经验,相对复杂的流程也被大大简化。
“至任务开始前三刻钟,由各舰弹射校射机,负责预先定位、射击效果评估和弹着点校正。”
“另,陆战队应向尽可能靠前的位置派出炮兵观测组,尽可能为舰炮提供更精确的落点修正。”
结束前期准备后,就是最关键的炮击计划了,其其实也与舰队部署有关。
整个计划算不上简单,但也没有很复杂。
正如前面的部署,战舰要进行两端航行,前一段线即是第一阶段,为试射与效力射,这是针对已标定坐标的阵地。
两段战列舰分别负责两处阵地,在确认侦察结果后,间隔三分钟进行两段校射,随后开始效力射。
效力射时间为40分钟,各队集中火力,对该目标区域进行多轮齐射。
并且,各队需采用混合弹幕,同时发射延时引信高爆弹和碰炸引信高爆弹,以延时引信高爆弹在空中引爆,杀伤暴露的炮手和软目标;以碰炸引信高爆弹摧毁火炮本身、弹药堆和工事。
第二阶段为面积覆盖射击,即针对可疑区域和交通线,时间也同样是40分钟,开始前亦须校射。
在主要目标被处理后,根据航空侦察及陆战队观测组报告的新目标,舰队将进行计划外的覆盖射击。
该阶段使用主炮对较大区域进行火力覆盖,旨在压制、扰乱和阻止美军炮兵转移或重新部署。
“为达成摧毁效果,对每个确认的炮兵连阵地预计需消耗八十至一百二十发炮弹,覆盖射击每平方里需三轮齐射,总计需消耗七百五十至九百枚炮弹。”
覆盖射击的方案很简单,是很经典的分割射击,以500米为边长,将目标区域分为若干个小方格,对每个方格进行炮击,由于地形是山地丘陵,还需进行强化射击。
整个任务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凑的,第一段中,各舰在40分钟内大约需要进行10~13轮齐射,第二段则需5~7轮齐射,这时间就比较宽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