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古羌人的后裔(2 / 2)
陈锦年说完,就把手上来的火源放在了门口旁边的桌子上,本来这里是负责登记访客的,现在被他的临时当做储物箱了。
而就在他们一行人全都进入大厅后,门厅内的灯就立刻被打开了,紧接着,三位穿着职业装的展馆工作人员就快步走过来。
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女士大概四十多岁,个头不高,保养的很好,尤其是又浓又密的眼睫毛,格外惹眼。
可和眼睫毛不同的是,对方的眉骨和五官又相对柔和,没有特别强的异域感,和大家印象中的新疆人很不一样,如果非要做一下比较的话,可能比娜扎的长相更不像新疆人一些,远不到热巴那种一眼就能看不出少数民族身份的程度。
“你们好,你们好,我听锦年和我说,你们开了五六个小时在赶到我们这里,真是太辛苦了,来来来,先到我们办公室休息一下吧,我们已经把办公室的空调给你们打开了。”
听到热情而又流利的普通话,娜扎顿时惊讶的说道。
“阿姨,你的普通话讲的好好啊。”
作为本地人,娜扎太清楚比她再大一辈的人,普通话说的有多么蹩脚,甚至和她同龄的人里,讲的特别好的也不太多。
“哦,忘记给你们介绍,叶阿姨其实是汉族,另外两位才是维吾尔族,和你是同族。”陈锦年紧急做了一下插播。
“是的,我爸爸是四川人,我妈妈是维吾尔族,只不过我妈妈是古羌族的后裔,所以她长的就不太像新疆人,到了我这一代就更不像了。”叶兰山笑着解释自己的长相。
没想到娜扎更加惊讶了。
“真的吗,那实在是太巧了,其实我们家也是,只不过我们家族要稍微要往西一些,没有你们融合和这么彻底。”
娜扎在出道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维吾尔族的相貌特征,只不过在后续被她调整过了,把驼峰鼻和眉毛都调整的更加平整,这才得到如今清新甜美的面部曲线。
所以在看到叶兰山的长相,娜扎真的很惊奇。
在两人聊天的时候,李斯丹妮小声问向陈锦年,“维吾尔族和羌族怎么会有联系啊,羌族好像是在四川住啊,我记得我有一位同学,她家就是羌族的。”
“不是羌族,是羌人,羌人并不是民族概念,更像是一种地理概念,在中原王朝和西域族群中间地带生活的人,就叫羌人,并且随着中原王朝不断向外扩大时,羌人的地盘也在逐渐缩小,当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和西域直接接壤后,羌人也就淡出历史,所以你可以把羌人看做没有接受儒家文化的汉人。”
对于羌人的历史,陈锦年了解的也不是特别多,只是知道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一群生活在特定区域地方上的人的笼统称呼。
并且从字体演变上讲,羌人,很可能上就是被商朝人抓来当做祭祀的祭品,只不过受限于现如今的多民族叙事思路,这段历史早就不讲了,也没人专家会在这方面做过多的研究。
“原来如此,那叶馆长的意思是,她们家实际上已经和汉族通婚很长时间了。”
“嗯,你们回族不就是吗,现在你们回族已经几乎看不出民族特征了,就是长期通婚的结果,当然,很多汉族人在和少数民族的通婚过程中,也丧失了很多外观特征。”
“原本的汉族应该是什么长相。”李斯丹妮有些疑惑。
“张飞的长相。”
“啥,留络腮胡的那种?”李斯丹妮大跌眼镜,
“对啊,汉族诞生于中原,本身就是北方人种,所以最初的汉族人毛发就会比较旺盛一些,只不过随着中原文明向四面八方扩张,同化了非常多的人种,特别是经济中心的南移,才让很多人误以为古越族后裔的南方长相才是汉人的典型长相。”
“但你想想,如果汉族最早的时候不能打,它凭什么能把其他人种全部同化,就像孔子一样,大家都觉得他是慈眉善目的老者,但事实上,他很可能是一个身高一米九,留着络腮胡的东夷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