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悲情女配王若萱(2 / 2)
食堂的萝卜烧肉我也常买,就是我体质就这样,吃多少都不长肉,你别担心。”
她说着还轻轻挣了挣手,怕自己的凉手冻着苏青玉,眼里却藏不住感激的光——在这陌生的城市里,苏青玉是少数真心待她好的人。
坐在对面的苏青靡,从“王若萱”三个字钻进耳朵里的那一刻,手里的玻璃杯就顿住了。
橙黄色的橘子汽水在杯壁上挂出浅浅的水痕,她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咯噔”一下沉了下去。
她抬眼看向那个站在桌旁的姑娘,目光像是带着穿透时光的重量。
重生这段里,她听过太多原小说里的名字,见过阴险的陈娇娇,也遇过糊涂的原男主刘子言,可唯独王若萱这个名字,像根刺似的扎在她心里——原小说里那个被碾碎了才华与生命的姑娘,此刻正活生生地站在她面前,眼里还闪着对未来的光,完全不知道两年后,等待她的会是怎样地狱般的结局。
苏青靡的记性向来好,尤其是对那些在狗血剧情里被牺牲的角色,更是记得分毫不差。
她清楚地记得,原小说里,王若萱的戏份不多,却每一笔都写得让人心疼。
书里说,王若萱是导演系的天才,专业课成绩连续三个学年霸占年级第一。
大一那年自编自导的本子,连系里最挑剔的张教授都拍着桌子夸:“这姑娘的镜头里,有别人没有的劲儿,是块吃导演这碗饭的料!”
她还写过不少剧本,有讲乡下奶奶的,有讲工厂女工的,字里行间全是对生活的热乎劲儿,连出版社都找过她,想把剧本编成集子出版。
可就是这么个有才华的姑娘,偏偏在大一那年遇到了贺锦书。
贺锦书比她大五岁,是港城来的商人。
靠着家里在港城攒下的家底,又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在海市开了第一家带旋转门的民营酒店。
后来又瞅准了房地产的商机,开发了城西的地皮,那是海市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一开盘就被抢空。
不到三十岁,贺锦书就成了海市商圈里响当当的人物,报纸上都称他“青年企业家”,照片里的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笑容温和,谁看了都得说一句“青年才俊”。
原小说里写,贺锦书对王若萱是一见钟情。
那天他去戏院参加校企合作的会议,王若萱作为学生代表端茶,不小心把热水洒在了他的西装上。
小姑娘吓得脸都白了,一个劲儿地道歉,眼里的慌乱像受惊的小鹿,偏偏贺锦书就吃这一套。
从那以后,贺锦书就开始了热烈的追求。
每天下午四点半,准会开着他那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戏校门口,车头上摆着一束红玫瑰——那时候花店少,红玫瑰得提前三天预定。
他还会给王若萱带礼物,有时候是进口的金色包装巧克力,有时候是大白兔奶糖,甚至知道王若萱喜欢看老电影,特意托人从港城带回来录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