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扯大旗(2 / 2)
昔日的徐鸿儒之所以在作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下,依旧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落得一个兵败身亡的下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便是贸然立起了白莲教的大旗,惹得地方上一向喜欢欺上瞒下的官府不敢无动于衷,直接报予朝廷中枢,引来朝廷大军的围剿。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他们必须要吸取徐鸿儒的教训,以壮大佛国的力量,拯救这世间愚昧无知的百姓。
教主是想要将这朱肃钦当作幌子?
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一名戴着笠帽的壮汉操着沙哑的喉咙询问道。
与诸多放浪形骸的护法香主们所不同,此人的座次虽是十分靠前,但一直头戴笠帽,一直没有参与诸多涉及及发展信徒等话题,而是默默的自饮自酌,存在感颇低。
见此人说话,其余的香主和护法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瞧上去十分眼生的壮汉,暗中揣摩着此人身份。
乌将军所言甚是,没有在意堂中众人狐疑的眼神,坐在上首的王好贤轻轻颔首,朝着来自于辽东的牛录额真解释道:朱家人终是坐了两百余年江山,外人怕是难以轻易动摇其统治根基。
但若是朱家人内讧的话,我等面临的压力便会小上许多,而且极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无论是为了报杀父之仇,亦或者实现自己的野心,不甘心像昔日在南京时,被其余大人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王好贤都下定决心,准备配合关外的建州女真,发动一场叛乱。
但因为有了徐鸿儒的前车之鉴,王好贤在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决定暂缓竖起白莲教或者闻香教的大旗,而是拥立一位朱明宗室,利用这些生活困苦,穷困潦倒的低阶宗室对于大明的不满,从内部瓦解大明的统治。
毕竟就连朱家宗室自己都反抗大明了,还不足以说明大明的统治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了吗?
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短暂的沉吟过后,奉命待在王好贤身边,向大金传递消息的乌布便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寒芒。
只要这王好贤能如约按时起兵,帮助他们大金牵扯明国朝廷的注意力,大汗才不在乎这王好贤是以何等理由起兵。
闻言,王好贤嘴角的笑容更甚,下意识与自己的心腹于弘志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便满脸自信的说道:诸位兄弟怕是有所不知,其实早在嘉靖年间,便有不满朝廷统治的代藩宗室朱充灼,暗中联系我白莲教与塞外蒙古,试图推翻朱明江山。
若非有小人出卖消息,只怕这天下早就遍布我佛国的信徒了!
在乌布不敢置信的眼神中,王好贤缓缓道出了一桩陈年旧事。
嘉靖二十四年,隶属于代王藩的奉国将军朱充灼因不满被朝廷罚俸,决心联系塞外的蒙古,并与潜伏在大同城中的白莲教首罗廷玺勾结,约定借助蒙古骑兵和白莲教的势力造反。
不过因消息走漏,还未等到蒙古骑兵兵临城下,野心勃勃的朱充灼便被彼时的宣大总督派兵擒拿,继而瓦解了这场极有可能导致大明边疆震动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