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三屯营(2 / 2)
这蓟镇虽是号称承平多年,但在这平静的背后,其实也藏着诸多暗流涌动,至于尤世禄口中提及的蒙古人反复无常,他们更是深有体会。
好多次,朝廷在和塞外的蒙古人结束之后,便会有一伙新的蒙古人,手持朝廷赐予的互市屏障,或者干脆就是喀喇沁部的台吉亲至,声称有人冒充,提前与朝廷进行互市。
面对这种情况,哪怕他们明知此事是蒙古人自说自话,但为了不引起纷争,一般都会选择息事宁人。
当年的旧事历历在目,哪怕署衙中有武将不服卢象升,但此刻也挑不出毛病,转而有些的看向卢象升,想要瞧瞧这位年纪与自己家中子侄等同的天子门生,会有些什么奇思妙想。
见状,卢象升瞧了瞧桌案刚要开口,却不曾想署衙外猛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的校尉猛然闯了进来。
启禀大人,长城外的喀喇沁部...似乎是不见了。
哗!
只瞬间,人满为患的署衙中便哗然一片,各式各样的吼叫声也随之炸响。
怎么回事?,环顾四周,用眼神止住表情各不相同的武将,卢象升出声询问。
军中的夜不收来报,原本在白马川附近游牧的喀喇沁各部,这半月来陆续北迁。
如今长城外百里,已不见蒙古包踪影。
蒙古人的内部架构自成吉思汗时期便十分松散,例如喀喇沁部便是由十数个大小不一的部落共同构成,对外皆是以喀喇沁部自居。
害,我当何事..
闻听此话,便有一名本地军将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眼中的警惕和紧张瞬间消散:蒙古鞑子游牧迁徙本是常事,何至于如此大惊小怪?
刚刚说话的校尉脸色愈发难看,声音更是沙哑的厉害:可...连那些混居在蒙古部落里的汉人百姓,也都少了许多。
这蓟镇毗邻大明京师,因为时常有来回于塞外的商人们途径此地,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胡汉杂处的情况,两百余年的传承繁衍下令,蓟镇关外早就聚集了大大小小十余个村寨。
平时的时候,这些村寨的百姓们还会入怪采买粮食,生活习性,音容样貌,完全瞧不出半点特殊。
深吸了一口气,案牍后的卢象升缓缓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其修长的手指划过蓟镇长城,最终停在喀喇沁部曾经游牧的区域。
趋利避害,是所有人的本性。
若是普通的迁徙,这些世代在蓟镇关外生活的百姓们可不会抛家舍业的离开此地..
除非..
未等卢象升将话说完,一直在安静思考的曹文诏猛地站起,表情有些扭曲的嘶吼道:除非他们提前得知,这蓟镇将要面临一场浩荡..
不可能!,王廷臣此刻也站了起来,颇有些针锋相对的回应道:喀喇沁和土默特部就是全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拿下蓟镇.。
但若是再加上一个建州女真呢?,卢象升挥手打断这位还算忠厚的武将,手指重重敲在舆图上,喀喇沁部不仅控制着蓟镇北面最重要的要道,而且熟知塞外的地形地貌,他们若倒向建奴,喜峰口、古北口这些险要,就都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
定了定心神,卢象升环视堂内目瞪口呆的诸将们,声音沉重且坚定:诸位,蓟镇的太平日子,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