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活着就是不说(1 / 2)
林晚舟站在高架桥上,任由夜风拂乱她的发丝。
那声来自地底的呼唤,像一枚石子,投入她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十年,整整十年,她以为早已尘封的回忆,竟然以这样一种诡异的方式重现。
她缓缓蹲下身,将耳朵贴近粗糙的水泥地面,试图捕捉那断断续续的低语。
风声在耳边呼啸,车流的喧嚣声此起彼伏,但她仿佛屏蔽了所有的噪音,只专注于那来自地底的微弱声响。
“晚舟……别……说……”
声音时断时续,像一根脆弱的琴弦,随时可能崩断。
但林晚舟听清了,那的确是她的名字,带着一丝熟悉而又陌生的颤抖。
她猛地站起身,她缓缓抬起手,抚摸着陪伴她多年的那支陶笔。
笔身冰凉,触感粗糙,仿佛承载着她所有的思绪和情感。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不远处的“留语园”。
这里埋葬着无数人的心声,每一株幼苗都代表着一个未曾说出口的故事。
林晚舟走到“留语园”的中心,这里是整个城市的“语言中枢”,也是她书写人生的起点。
她凝视着那些在夜色中摇曳的幼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她缓缓举起手中的陶笔,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折断。
清脆的断裂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仿佛某种仪式般的宣告。
林晚舟将断裂的陶笔埋入泥土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她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很重要,但是又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
然而,她还没走出几步,便感到脚踝一紧。
一根细长的藤蔓,不知何时从地底钻出,轻轻缠绕住了她的脚踝。
林晚舟微微一惊,低下头,只见那根藤蔓缓缓向上攀爬,最终,在她手腕的皮肤上,浮现出四个字:
“你终于……对了。”
这几个字,并非用墨水书写,而是由藤蔓的汁液凝结而成,散发着淡淡的绿光。
林晚舟怔怔地望着这四个字,心中百感交集。
她不是因为自己说得多么动听,写得多么华丽而感动,而是因为,她终于学会了沉默。
当晚,整个城市的“语言植被”,都发生了一种诡异的变化。
那些原本蓬勃生长的幼苗,突然停止了生长,叶片缓缓收拢,根系也停止了蔓延。
整个城市,仿佛进入了一种奇异的静默状态。
三天后,第一株植物开始自然枯萎。
枯黄的叶片,带着一丝哀伤,缓缓飘落。
然而,就在枯叶落地的瞬间,泥土中立刻钻出新的嫩芽,以惊人的速度生长,最终,拼出了和枯叶之前一模一样的句子,一个字都不差。
“生活终于对我这颗老韭菜下手了么……”林晚舟站在高架桥上,望着这座陷入沉默的城市,心中五味杂陈。
苏临站在自然课的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些稚嫩的面孔。
往常,她需要费尽心思地引导,才能让学生们理解植物的语言。
但今天,一切都变了。
学生们不再需要她的引导,便能清晰地感知到植物传递的信息。
他们甚至能够听到植物的心声,感受到植物的情感。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教室角落的一盆绿萝,说道:“苏老师,绿萝说,爷爷昨天走了,但是它会替爷爷跟我们说再见。”
苏临的心头一震。
她走到那盆绿萝前,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这盆绿萝的确传递着一种悲伤的情绪。
她又向小女孩询问了一些细节,得知小女孩的爷爷的确在昨夜去世,而且,小女孩的家人从未向任何人提及此事。
“这些孩子……已经不是学习者了,他们是天生的‘语承者’……”苏临喃喃自语道。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她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变成了多余的存在。
她默默地关闭了教案,然后,对着台下的学生们,露出了一个释然的微笑。
“从今天起,我不再教你们了。”苏临轻声说道,“接下来,我来向你们学习。”
当晚,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地板上的纹路缓缓亮起,最终,拼成了一句话:
“谢谢你,不教。”
这句话,并非是对苏临的感谢,而是一种宣告,一种解放。
裴小满最后一次出现在城市的下水道里。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雨衣,戴着一顶鸭舌帽,遮住了大半张脸。
他默默地走到主排水口前,将最后一包复合孢子,倒入其中。
他没有点燃干扰装置,也没有设置任何陷阱。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某种未知的结局。
三天后,政府启动了全城高压清洗行动。
大量的药剂,被注入到下水道系统中,试图清除那些不断蔓延的“语言植被”。
然而,当药剂流经孢子区域时,却发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反应。
药剂中的某些成分,与下水道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