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课堂辩论(1 / 2)
张建明看着台下那安静的、等待着看好戏的学生们。
脸上的笑容更加的得意了。
他在脑海中飞速地思考着。
要用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既显得自己学识渊博,又能让对方完全答不上来、当众出丑呢?
有了!
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阴险的精光。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充满了刁钻与陷阱的语气缓缓地开口问道:
“既然你认为我们华夏的文化并非我所说的那般不堪。”
“那么,我想请问你。”
“在古希腊的城邦文明中,以雅典的民主政治为例。”
“其核心的‘陶片放逐法’在防止,僭主政治出现的积极作用背后,
所蕴含的关于‘集体暴政’与‘多数人对少数人民主权利的侵犯’,的内在逻辑悖论,
是如何在后来的罗马共和国,那更加完善的成文法体系中,得到修正与制衡的?”
“并且,请你再进一步论述一下。”
“这种源自于西方古典时代的关于‘程序正义’的深刻思考。”
“与我们华夏那几千年都跳不出的,‘人治大于法治’的封建思想糟粕,在本质上有何云泥之别?”
……
轰!
这个无比刁钻、无比冗长、充满了无数专业术语与逻辑陷阱的问题,一被抛出来!
整个教室瞬间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所有学生都被这个问题的深度与难度给彻底地镇住了!
“我……我的天!这……这个问题也太难了吧?!”
“陶片放逐法?罗马共和国成文法?程序正义?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我连听都没怎么听说过!”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通识课该有的难度啊!这都快赶上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了吧?!”
“张建明这老狗也太阴险了!他这根本就不是在提问!
他这分明就是想用一个谁也答不上来的问题来公开地羞辱那个男生啊!”
“完了完了!那个哥们儿这下死定了!
这个问题,别说他了,我看就算是咱们学校历史系的教授来了,都未必能答得上来吧?”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同情与无奈的表情。
他们都看出来了。
张建明这是在利用自己的信息差与知识壁垒,进行一场不对等的降维打击!
他就是要让秦渊,在他最引以为傲的学术领域,被碾压得体无完肤!
然后再狠狠地加以羞辱!
张建明看着台下那一片震惊与哗然的学生。
又看了看那个站在原地沉默不语的秦渊。
他以为秦渊是被自己这个问题给彻底地吓傻了、问住了。
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残忍与得意了。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秦渊那张口结舌、面红耳赤,最终在所有人的嘲笑声中,狼狈地坐下的屈辱模样了。
他清了清嗓子,准备在他答不上来的时候再好好地羞辱他一番。
“怎么?这位averybrave的同学?”
“我的问题是不是toodifficultforyou(对你来说太难了)?”
“是不是已经超出了,你那被愚昧的填鸭式教育,所禁锢的可怜的大脑的理解范围了?”
“没关系,你可以直接aditynorance(承认你的无知)。”
“我作为一名宽容的老师,是会原谅你的鲁莽与……”
……
然而。
就在他那充满了羞辱意味的话语还没说完的时候。
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男人。
秦渊。
终于开口了。
他非但没有像众人想象中的那样张口结舌、面红耳赤。
他脸上的表情依旧是那么的平淡。
平淡得仿佛刚刚那个无比刁钻的问题,在他听来就如同“一加一等于几”般简单。
他只是用一种仿佛在看一个,知识贫乏的井底之蛙的眼神看着张建明。
然后,用一种更加平淡的,却蕴含着无尽的渊博与浩瀚的语气。
缓缓地开口了。
“你的问题本身就充满了偏见与谬误。”
“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姑且浪费一点时间来给你上一课。”
……
“首先,你提到的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其本质并非单纯的防止僭主。”
“它更是雅典平民阶层在与贵族阶层的长期斗争中,所取得的一种阶段性的政治工具。”
“其内在的‘集体暴政’悖论,也并非如你所说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代才得到‘修正’。”
“早在古希腊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就已经对这种由多数人的愚昧,所导致的‘民主的暴政’,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而你所说的罗马共和国的成文法,例如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其制定的初衷也并非为了‘制衡’所谓的‘集体暴政’。”
“而是为了限制贵族法官滥用习惯法、随意解释法律,以保护平民的合法权益。”
“你将两个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了解决不同社会矛盾而诞生的法律制度,强行地进行因果关联。”
“这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关公战秦琼式的学术上的偷换概念与……无知!”
……
秦渊的声音不急不缓,却字字珠玑!
他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
却旁征博引,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