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厂院新风 > 第524章 《我的小伙伴》之28

第524章 《我的小伙伴》之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六百二十三章账本里的光阴

祠堂的旧柜里,锁着本牛皮封面的账本,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几十年来的收成年景。四十四世孙翻开,见某页写着“民国三十八年,收谷百石,余三石赈邻”,字迹力透纸背,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谷仓简笔画。

“这是太爷爷的字吧?”他问。

老者凑过来看,眼里泛起暖意:“是啊,那年灾荒,他硬是从口粮里匀了三石出来。你看这画的谷仓,门是开着的,意思是‘自家够吃,就别让别人饿着’。”

账本里夹着片干枯的谷叶,叶脉清晰得像能数出纹路。四十四世孙小心地夹回原处,仿佛怕碰断了时光的筋骨。这些字,这些画,比任何故事都更能说清,什么是传承。

第六百二十四章谷酒里的念想

粮仓旁的酒窖藏着坛谷酒,泥封上印着个“寿”字,是二十年前封的。四十四世孙撬开泥封,酒香混着谷香涌出来,呛得他打了个喷嚏。

“这是你太奶奶六十岁那年酿的,”老者笑着说,“她说等重孙能喝酒了,就开封。你看这酒色,琥珀似的,都是谷里的精气神泡出来的。”

倒在粗瓷碗里,酒液晃出细碎的光。四十四世孙抿了口,辣劲过后,舌尖泛起甜,像谷穗在嘴里炸开了花。“难怪太奶奶说,酒是谷的魂,”他咂咂嘴,“喝着像……像有人在耳边说‘日子会越来越甜’。”

老者望着酒坛,轻声道:“她就是盼着家里人,不管过多少年,都能尝到这份甜。”

第六百二十五章田埂上的脚印

雨后的田埂软乎乎的,踩上去能印出深深的脚印。四十四世孙跟着老者去巡田,见田埂边的水渠里,倒映着两人的影子,被水纹晃得轻轻摇晃。

“你太爷爷总说,田埂是地的筋骨,得常来走走,不然就荒了。”老者指着远处的稻草人,“那草帽还是你太奶奶缝的,说吓唬鸟雀得‘像样点’,你看那红布条,风一吹跟在招手似的。”

稻草人戴着顶旧草帽,胸前飘着条褪色的红布,在绿浪里格外显眼。四十四世孙走过去,替它理了理被风吹歪的帽子,忽然发现草帽下沿,绣着个小小的“安”字。

“这也是太奶奶做的?”

“嗯,她做什么都想着‘平安’二字。”老者望着田里的稻穗,“你看这稻子长得沉,都是因为脚下的土踏实,心里的念想也踏实。”

第六百二十六章夜露里的谷香

夜深了,谷仓的窗没关严,月光顺着缝溜进来,在谷堆上织了层银纱。四十四世孙躺在谷袋上,闻着夜里的谷香,混着露水的清润,比白日里更浓些。

墙角的蟋蟀不知疲倦地唱,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衬得谷仓格外静。他摸了摸身边的谷粒,圆滚滚的,像攥着把星星。

“太爷爷说,夜里的谷会说话,”他对着谷堆轻声说,“你们在说什么呢?是在数明天的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吗?”

谷粒们当然不会回答,但他仿佛听见细碎的响动,像无数小爪子在轻轻挠着麻袋,又像谁在耳边呵气,带着点痒。

或许,这就是念想的模样吧,不用大声说,却在每个安静的瞬间,悄悄陪着你。

第六百二十七章孩子们的谷穗辫

村里的孩子们学着编辫子,不过编的不是头发,是谷穗。金黄的谷穗绕着红绳,编出短短的小辫,系在书包上,跑起来哗啦啦响。

四十四世孙看着小侄女举着自己编的谷穗辫,骄傲地说:“这是我太奶奶教的花样!”她辫子上的谷穗特别饱满,是特意挑的头批熟的谷。

老者笑着说:“你太奶奶年轻时,编的谷穗辫能挂在房梁上当装饰,说这样粮仓就不会招虫子。现在你们编着玩,倒让这手艺没断了根。”

四十四世孙看着孩子们扎着谷穗辫追逐,谷粒偶尔从辫子里掉出来,落在地上,像撒了把碎金。这些小小的仪式感,不就是把念想变具体的样子吗?

第六百二十八章谷仓里的星空

谷仓的顶漏了个小洞,夜里能看见星星。四十四世孙躺在谷堆上,星星像撒在黑布上的谷粒,密密麻麻的。他数着,数着就忘了数到第几颗,只觉得谷香裹着星光,像盖了床又暖又软的被子。

“太爷爷,太奶奶,”他轻声说,“你们看,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谷粒,是不是亲戚啊?都这么多,这么亮。”

风从洞口钻进来,吹得谷粒沙沙响,像谁在轻轻应了声“是”。

他想起老者说的,谷粒入仓时,要对着星星拜一拜,求来年风调雨顺。原来,人们早就把天地的念想,都融进了这些朴素的规矩里。

今夜的星空格外低,仿佛伸手就能摸到一颗,再埋进谷堆里,让它跟着谷粒一起,长出新的希望。

这大概就是岁月最好的样子:有星空可仰望,有谷仓可依靠,有念想可传承。

第六百二十九章布包里的絮语线团

四十六世孙在针线笸箩里翻出个蓝布包,包里裹着些各色线团,线头缠着线头,像絮语在里面打了无数个结。他抽出团青线,线轴上还贴着张小纸条,写着“给阿妹绣帕子用”,字迹娟秀,像怕被线团遮住似的。“这是太奶奶的絮语包,”孩子说,“青线在说‘慢慢绣才匀净’,布包在答‘缠着才不会散’。”

老者用指尖理开缠在一起的线头,线团渐渐变得服帖:“当年你太奶奶总说,线团缠得再乱,慢慢理总能顺,就像心里的话,说出来就舒坦了。”秋日的窗下亮堂堂的,布包放在竹筐旁,阳光照在线团上,泛着柔和的光,孩子说:“絮语顺着线轴转,等绣成花,每针都藏着软的暖。”

第六百三十章图书馆的“记忆絮语样”

图书馆的绣谱里夹着些布样,上面绣着半朵牡丹、几片竹叶,针脚细密得像蛛网,像絮语织在布的纹路里。四十六世孙捏着块绣着兰草的布样,边角被摩挲得发毛,他说:“这是太爷爷留着的,说太奶奶绣到这里被风吹乱了线,后来总念叨‘那片叶子该再弯点’。”

管理员找来木盒,孩子们把布样一张张叠好放进去,在旁边摆上同款的布包,说要让絮语有个家。有块布样的线头松了,孩子们用同色线小心缝好,四十六世孙指着说:“这是絮语松了个结,我们给它系牢,别让念想跑了。”书架旁渐渐多了些新的绣样,孩子们在上面绣着新学的针法,说要让新絮语挨着老絮语,把软的话传下去。

第六百三十一章绣巷里的“故事絮语痕”

巷尾的老绣坊,木架上还挂着些旧绷子,绷上的布被针脚扎出密密麻麻的小眼,像絮语在布上留下的脚印。孩子们围着绷子坐,指尖划过布面的凹凸,那是年月留下的印记,像串说不完的软话。“太奶奶是不是总在这里绣花,让针脚落了又起,起了又落?”四十六世孙数着绷子上的针眼,“这处密的是‘多想想’,那处疏的是‘别着急’。”

老者往绷子的轴里抹了点蜡,转动时顿时顺滑许多:“给老绷子润润轴,”他笑着说,“好让絮语说得更流畅。”有个老绣娘路过,摸着绷子突然叹口气:“这触感像我年轻时,娘教我绣花的绷,絮语都藏在针尾的线结里,扎得越深,记越牢。”

第六百三十二章贝壳串珠的“时光絮语链”

孩子们把贝壳用丝线串成链,挂在布包的提手上,线香钻进贝壳的缝,像给絮语镀了层柔滑的膜。“贝壳说‘浪里的絮’,线团说‘布上的絮’,”四十六世孙晃着布包,“它们在比谁的絮语更软呢。”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贝壳上,链影在布包上投下毛茸茸的纹,像絮语织的绒。老者指着缠着线头的贝壳:“你看这线绕得多轻,是絮语怕贝壳冷,特意搭的小围巾,说‘软乎乎的才暖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