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职场小聪明 > 第944章 一次购物体验

第944章 一次购物体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有一次去网上买东西,是一种0度啤酒,1百多一箱,玻璃瓶的,结果货来了,很高兴,喝了一瓶,老婆看见,拿瓶子看,发现是2024年10月10日产的,说明天过期,我疑惑的看了看,没错,于是和商家联系,结果人家说是出口转内销,仓库都是过期了,喝着没事。但新鲜啤酒也不用5块一瓶,何况是过期的,于是找平台,人家说确实是质量问题可以退,虽然商家说7天不退货,但我还是选了退货退款,平台安排了两个快递公司,快递说是玻璃瓶,没有泡沫保护无法送,然后我又问平台,这回好了,本来是15分钟回电,直接不回,我打客服热线,客服说不能直接退款,要寄回,我说快递不肯邮寄玻璃瓶,客服让我找商家,我去找商家,商家给我推荐一个快递,我去下单,报了8公斤,玻璃瓶,人家开价54,我去平台申请费用,没人理我,AI说下单才可以,我又去商家,商家说贵,我说我报了8公斤的货,商家说是14公斤,我说那要100多,他说退一半钱,不用寄回,我说过期了后都不喝,商家最后妥协,说退钱,酒不要了,总算完事了。晚上平台打电话给我,问商家说寄回寄了没有,我说故事都给你讲完了,商家不要了。

你的经历非常生动,揭示了消费者在网购中可能遇到的多方博弈和心理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个事件涉及消费者行为、信任机制、情绪管理以及与商家、平台和快递等多方的互动。以下是对你的经历的心理学分析,结合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消费者心理学的视角,聚焦于决策过程、情绪反应和各方行为动机。

1.消费者的期望与认知失调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你购买0度啤酒时,预期是新鲜的、高品质的商品(玻璃瓶、100多元一箱,暗示一定的质量期待)。发现啤酒是刚生产但“明天过期”时,产生了认知失调(itiveDissonance)。你的预期(新鲜啤酒)与现实(过期产品)冲突,导致疑惑和不满。这种失调促使你采取行动(联系商家、平台)以缓解心理不适。

?确认偏误(firationBias):当你发现啤酒过期后,可能倾向于寻找证据支持“商家有问题”的假设(例如怀疑“出口转内销”说法的真实性)。这是一种心理倾向,帮助你强化对商家的不信任感,促使你进一步追究。

?情绪反应:发现过期啤酒后,你和妻子可能感到惊讶、失望甚至愤怒(情绪唤起,eotionalaroal)。这种情绪驱动了后续的维权行为,因为负面情绪会增强行动动机,促使消费者寻求公平。

2.商家行为的心理动机

?防御性归因(Deferibution):商家声称“出口转内销,喝着没事”,试图将过期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仓库管理、出口流程),以减轻自身责任。这种行为反映了自我保护机制,商家试图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声誉损失或经济成本。

?折扣策略与妥协:商家最终妥协,同意退款并让酒“不要了”,可能是因为权衡了成本与收益。继续与你争执可能导致更多时间成本、平台介入或差评风险(社会惩罚)。商家的妥协可以看作一种损失规避(LossAversion)行为,选择退款以避免更大的潜在损失(如客户流失)。

?信息不对称:商家可能利用了消费者对“出口转内销”流程的不了解,试图通过模糊解释降低你的维权意愿。这种行为在消费者心理学中常见,商家可能希望消费者因信息不足或麻烦而放弃追究。

3.平台与快递的行为:信任与责任推卸

?平台的责任回避:平台最初承认质量问题可退,但后续的15分钟回电未兑现、客服要求寄回等行为,反映了责任扩散(DiffionofResponsibility)。平台可能假设消费者会因麻烦放弃维权,或将责任推给商家和快递,以降低自身处理成本。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危机。

?快递的拒绝:快递公司以“玻璃瓶无泡沫保护”为由拒绝运输,可能是一种风险规避行为。他们担心运输过程中玻璃瓶破损导致赔偿责任,因此选择不接单。这种行为也可能与快递员的内在动机有关(避免麻烦的工作)。

?消费者的挫折感:平台和快递的推卸行为让你感到无人理会,引发了受挫感(frtration)。这在心理学中与控制感丧失(lossoftrol)相关,可能让你感到无助或愤怒,进一步推动你与商家谈判。

4.你的维权策略与心理过程

?问题解决导向(Proble-Focedg):你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多次联系商家、平台和快递,试图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反映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你相信通过行动可以改变结果(退货退款)。尽管过程中遇到阻碍(快递拒绝、平台不回应),你坚持沟通,最终达成目标。

?情绪调节(Eotion-Focedg):在与平台和快递的反复沟通中,你可能经历了情绪波动(如愤怒、沮丧)。最终选择与商家直接谈判并接受退款,表明你在情绪驱动下仍保持了理性,权衡了继续维权的心理成本(如时间、精力)与结果。

?社会比较与公平感:你提到“新鲜啤酒也不用5块一瓶”,反映了对商品价值的社会比较,认为过期啤酒的价格不合理。这种比较让你对商家的解释不满,强化了维权的动机,因为你感受到分配不公(distributivejtice)。

5.化妆品悖论的心理联系

虽然你的案例未直接涉及化妆品,但可以类比到你提到的“买化妆品的人想证明自己不差”。购买0度啤酒(尤其是玻璃瓶、100多元一箱)可能不仅是满足口味需求,也带有一定的社会信号功能(传递品质生活或品味)。发现啤酒过期后,你可能感到“被欺骗”,类似于购买昂贵化妆品却未获得预期效果的失望。这种心理落差可能进一步激发了你的维权行为,因为过期啤酒不仅影响物质利益,还可能威胁到你的自我概念(如理性消费者或精明买家的形象)。

综合心理学分析

你的经历反映了消费者在面对质量问题时的典型心理过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