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取舍(2 / 2)
他的声音恳切,眼底满是赤诚,毫不动摇。
武媚娘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百感交集。
她一生阅人无数,见过太多为权势不择手段的人,却从未见过有人如此坚定地拒绝帝位。
李旦的坦诚与赤心,让她既欣慰又有些无奈。
她沉吟片刻,目光缓缓扫过殿中陈设,最终再次落在李旦身上,语气缓和了些许:
“你能有如此胸襟,如此赤心,实属难得,
母后知道你所言非虚,也知晓你性情刚直,不擅权谋,
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你不愿登基,母后又该把这大唐江山托付给谁呢?”
李旦眼中闪过希冀,撩袍跪下,试探的说道:
“母后,儿臣倒有一议,这皇帝并非只有儿臣可选,
贤皇兄,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早年便深得父皇器重,且治政颇有见解,
若能召他回京继承帝位,定然能安抚朝野,稳定大局,
皇兄虽曾遭贬谪,但如今时移世易,
大唐正是用人之际,想必百官与宗室也会认同此举。”
“你贤皇兄……”
武媚娘喉间滚出这四字,尾音微颤,
眸中情绪复杂难辨。
犹豫,怅惘,隐痛,交织,
尘封的往事被骤然掀开,露出内里未凉的余温。
当年李贤身为太子,数次监国理政,
也曾深得朝野民心,一度被视作大唐未来的栋梁。
可他心胸狭隘,辨人不清,
落得个贬谪巴州,前程尽毁的结局。
此刻李旦陡然提起李贤,
武媚娘凝神沉思:
若李旦执意推辞,那么召李贤回京继承大统,倒也并非不可。
不过,巴州路途遥远,山高水长,
召他回京一来一回需耗时数月,
而帝位岂能空置日久?
宗室之中那些野心勃勃之辈,早已虎视眈眈,
朝中亦有别有用心之人,暗中窥伺时机。
一旦权力出现真空,必有人趁机兴风作浪,
届时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李治毕生心血浇灌的大唐江山,
便真的岌岌可危了!
殿内陷入死寂,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武媚娘立于殿中,眸中神色变幻不定,
目光扫过阶下躬身的李旦,内心权衡利弊,
眼底掠过的挣扎,显露出为人母的复杂心绪。
显然,这道选择题于她而言,亦是千钧之重,
既放不下母子骨肉情分,更丢不起大唐万里江山。
李旦跪在地上,见状并未催促。
他深知母后此刻正面临着两难抉择,
这决定不仅关乎他的命运,
更关乎整个大唐的存续,定然艰难无比。
他只是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屏气凝神,静静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武媚娘凝视李旦坚毅的侧脸,内心微微叹气,
李贤回京之事可缓,稳定朝局才是燃眉之急。
待帝位稳固,再召李贤归来,或封王或辅政或登基,皆可徐徐图之。
此刻,她不再是纠结于子嗣取舍的母亲,
而是撑起大唐天的掌权者,每一步抉择,
都只为护住这锦绣河山,不负李治临终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