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扼守通道·情报探查(1 / 2)
“……守住起义军出入河南和湖广两地的主要通道?”刘彻把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语气中有些说不出来的意味。
当然,他这个态度也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的——这调兵遣将本身倒也没问题,但是一旦和明朝朝廷军队之前的情况做一个对比,就显得非常不好说了。
嗯,不好说的不是现在,而是之前。
之前起义军一直纵横南北东西,不断发展壮大,没有被彻底镇压的一个原因,不就是他们能够在全国各地来回流动,特别是在陕西和山西河南湖广之间吗?
而之前那么长一段时间,明朝朝廷的军队都不能阻挡住起义军的流动,甚至都是被起义军遛着玩儿……那个时候,他就有过疑问,难道明朝朝廷的军队就不能扼守住一些重要通道吗?
固然江山广阔,即使安排了相应的兵力,也不可能守住所有能够连通陕西和其他地界的路径,就比如一些隐蔽小道,一些险要难走的道路,一些罕有人至藏在深山老林中的道路……
但是那些道路,通常而言也基本上根本不可能供给大军使用。
小股军队走一走,倒是无妨;但要是人数多一点的军队走一走,那他们就会发现,这路根本就没法走。
狭窄,只能容几人通过;陡峭险峻,随时有可能有人落下悬崖,或者物资落下悬崖;崎岖,非常难走,人几乎不能行走,马匹更是根本无法通行……
这样的道路,纵然是朝廷的军队没有提前扼守,又如何?
起义军的大股军队根本就不可能从这样的道路中穿行!不可能通过这样的道路从陕西进入其他地区!
如果,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惊人之举,真的有起义军的大股军队走通了这样的道路,一直通过这样的道路完成移动,那……那刘彻也只能说,这或许就是天意所在了。
——大股军队能走通这样的道路,他还能说什么?
这样的军队,其纪律、能力、每一个士卒的水平、决心和意志,以及指挥军队的将领的能力,都绝对能够在历史上排到前列,甚至前三。
这样的军队要是能够冒出来,还是反对朝廷的……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但是,正常情况下,明朝朝廷也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还是那句话,这样的小路绝对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军队,那么,明朝朝廷为什么不去扼守住那些重要通道呢?只要扼守住了,不就是相当于把控住了起义军流动的命脉吗?!
而他们能够如此发展壮大,不断攻城略地,一个原因,不就是他们的流动作战?
他们如果不能流动作战了,那对上朝廷军队又还有多少胜算?
所以——他之前就在疑惑,明朝朝廷的军队,为什么不这么做,不去把控住这些关键通道?
难道是不能?不想?不愿?根本没想到?……
主观的理由有可能,客观的理由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