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端门立仪(2 / 2)
“住口!”郑秋厉声打断,“休要再提前事!杨炯年轻,一时情急许下诺言,尚可原谅。公主既熟读汉家典籍,当知‘男女授受不亲’之理。孤男寡女共处危城,本就该避嫌守礼,怎可借此挟恩图报?”
这般说着,郑秋转身从行囊中取出一本蓝皮册子,重重放在案上,“此乃梁王府家规,第一条便是‘立身以正’。杨炯身为家中唯一嫡子,若不能以身作则,如何统御族众?如何表率百官?”
杨炯见那家规册子,头皮一阵发麻。这郑秋果然有备而来,连家法都随身带着。
他深知郑秋执掌家法向来铁面无私,当年在华阴老家,几个族老倚老卖老,就是被她当众按家法处置,其中一个嫡子更是被推入沸水烫死,自此再无人敢违逆。
此刻见她拿出家法,心知不妙,忙打圆场道:“杕韵,公主远来是客,何必……”
“你住口!”郑秋凤目圆睁,指着杨炯道,“今日若不是我及时赶到,你怕是真要跟着公主西征去了!你可知小鱼儿和师师都已近临盆之期?
师师那性子你最清楚,若听说你不在身边反要去万里之外,她敢挺着大肚子从江南追来,你信不信?”
说着眼圈微红,“你口口声声家国天下,可曾想过家中妻小日夜悬心?陆萱为你操持家务,心力交瘁;小鱼儿孕期反应剧烈,食不下咽;师师更是夜夜惊梦,需得郎中日日请脉……
这些,你可曾放在心上?”
杨炯被问得哑口无言。
郑秋又转向安娜,语气稍缓却依然冷峻:“公主,我知你心系故国,志在登顶,但凡事皆有轻重缓急。我家简若已经答应去帮你统兵,李潆更是给你募了一万精锐,你还要怎样?
杨炯若此时西征,朝中政敌必然群起攻之,新政危殆,家国不宁。届时莫说助你复国,便是自身也难保全。
公主若真有心于杨炯,便该劝他以家国为重,先定内乱,再图外征。待他日朝局稳定,兵精粮足,何愁不能西征?”
安娜怔怔听着,紫眸中光芒变幻。她自诩博学,在拜占庭宫廷论辩从未遇敌手,不想今日被郑秋句句抢白,竟无还手之力。
她引经据典,郑秋便引更多经典;她谈军国大事,郑秋便论家务琐事;她提夫妻情分,郑秋便讲礼法家规。
每一句都打在要害,每一言都无可辩驳。更让她心惊的是,郑秋那种不容置疑的气势,仿佛天生就该执掌权柄,令人不敢违逆。
良久,安娜凄然一笑,紫水晶般的眸子蒙上一层水雾:“好,好一个郑夫子!果然名不虚传。”
随即深深看了杨炯一眼,见他低头不语,心中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既然杨炯家事为重,安娜不敢强求,以后你也休要在我面前胡乱许诺!”
说罢转身便走,紫袍翻飞间带起一阵香风。
至帐口忽又停步,却不回头,只冷冷抛下一句:“郑姑娘,但愿你的家国大义,真能护得杨炯周全!”
帘栊落下,脚步声渐远。
杨炯望着晃动的门帘,心中五味杂陈。
半晌苦笑道:“杕韵,你这张嘴啊!大华谁辩得过你郑夫子?何必欺负她一个外国人?”
郑秋余怒未消,狠狠瞪他一眼:“你少跟我打哈哈!还不是你惹的祸?我告诉你,这女人那一身对权力的渴望劲儿我一眼就看了个底。你当她真对你情根深种?不过是看中你能助她掌权登基罢了!这等女子,真到大事上,若变了节,有你好受的!”
“是是是!”杨炯连连摆手,“郑夫子明鉴万里。那……营中还有两个叙利亚公主,你要不要也去教训教训?”
“滚蛋!”郑秋见他这般混不吝模样,抬脚便踹,“你当我是什么?老鸨子吗!”
杨炯慌忙躲开,撒腿就往帐外跑:“这话说得可真难听!”
“再不滚,更难听的都有!”郑秋追到帐口大喊。
杨炯哪敢回头,一溜烟跑得没了踪影。
郑秋望着他仓皇背影,又好气又好笑,最终化作一声长叹。转身见案上咖啡已凉透,也不嫌弃,将其一饮而尽,心下这才稍安。
随即,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郑秋嘴角勾起一丝微笑,低声道:“我乃老爷子钦定端门立仪之妇,杨炯尚怕我三分,跟我争长短,真没个深浅的!”
一面想着,郑秋已款款归座,随手拈起案头那册《西域水道记》,凝神细览起来。
但见她垂眸不语,纤指轻翻书页,那从容姿态竟似方才的争执从未发生过一般。
帐外亲兵屏息侍立,独她一人沉浸在书卷之中,这般收放自如的气度,恰似那经霜的秋菊,风过时自会摇曳,风止时便复归沉静,从来只将锋芒化在含笑之间,不教怒意染了从容姿态。
果真是: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