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皇宫趣事(1 / 2)
紫禁城
大内皇宫
吴俊泉待在皇帝特意安排的“澄瑞斋”养伤,日子过得如同滴漏里的水,缓慢而规律。
他的脸被太医院用层层细白纱布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和用来呼吸、进食的口鼻缝隙。
因包裹时需要固定,他那一头乌黑柔亮的头发也被尽数包裹了进去,于是,从外面看,他的脑袋就成了一个圆滚滚、白乎乎的球体,衬着他清瘦的身形,显得颇有几分……滑稽。
这日恰是端午,宫中虽因三年国丧未满不宜大肆庆祝,但也依例有了些节日气氛。
赵帝处理完上午的政务,想起那个被自己“捡”回来,安静得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少年,便信步踱到了澄瑞斋。
院子里,吴俊泉正坐在一张铺了软垫的石凳上,仰着他那颗包裹得浑圆的脑袋,“望”着天空。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头,那双露在外面的眼睛眨了眨,认出是皇帝,连忙要起身。
“免了。”
“你可以走动了?”
吴俊泉点了点头,道:“能走,但是不是很利索。”
说罢他便要起身展示一番。
“不必了!”
赵帝摆摆手,在他对面坐下,目光落在他那颗独特的“白头”上,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又迅速压下。
这时身旁的梁子美主动解释道:“陛下!今日早晨太医院已来并禀报过,说是吴小公子的四肢经脉正在愈合,速度之快已超过常人。”
“哦?竟有此事?”皇帝虽然觉得惊奇,本不信。但见眼前吴俊泉的状态这才不由得不信。
想来是宫中太医尽心医治,宫中不缺名贵药材,加上吴俊泉年轻底子好,居然有了几分恢复的可能。
他身为帝王,威重寡言,鲜少与人闲谈,此刻对着一个比他小两三岁的吴俊泉,且还是这般模样,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沉默片刻,才问道:“伤口……还疼吗?”
纱布下传来吴俊泉清朗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质感:“陛下!太医院用的药极好,已不觉得疼了,只是有些痒。”
“痒是好事,说明在长新肉。”赵帝颔首,试图让气氛轻松些,“今日端午,宫中做了些绿豆饼和粽子,朕让他们给你送些来。”
“多谢陛下。”吴俊泉的眼睛弯了弯,像是在笑,“呃,什么是粽子?”
他语气自然,仿佛只是随口一问,与一位兄长闲聊,并无面对九五之尊的惶恐。
赵帝微微讶异,他见过太多人在他面前要么战战兢兢,要么谄媚逢迎,如这般单纯叙说家常的,几乎没有。他顺着话问道:“哦?你难道没有吃过粽子?”
白球脑袋的吴俊泉摇了摇头,解释道:“我从小在漠北长大,那边好像没有这个。”
帝王来了兴趣,人将所有的粽子口味都端了过来。
“有甜的,咸的,肉粽。蜜枣,你爱吃哪个?”
“都喜欢!”吴俊泉答得毫不犹豫,眼睛亮晶晶的,“只要是食物我都喜欢。陛下,您呢?”
这一反问,让赵帝怔了怔。他自幼长于宫廷,饮食皆有定例,何曾有人问过他喜欢什么?他吃什么,御膳房便做什么,久而久之,他似乎也忘了自己究竟偏好何种口味。
他顿了顿,才道:“朕……觉得南边进贡的火腿鲜肉粽,尚可。”
“火腿鲜肉粽?听着就好吃!”吴俊泉似乎忘了眼前人是皇帝,语气里带上几分愉悦。
看着他被纱布裹得严实,却仍能通过眼神和语气传递出如此鲜活情绪的模样,赵帝心中那点因政务带来的烦闷,竟奇异地消散了些。他忽然觉得,这少年似乎完全没把自己毁容当回事。
寻常人若遭此大难,即便不自怨自艾,也难免消沉颓唐,可他……他竟还有心思惦记粽子的咸甜?
“吴俊泉,”赵帝忍不住问道,语气带着一丝探究,“你……不担心你的脸吗?”
纱布下的脑袋歪了歪,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满是坦然,甚至还带着点疑惑:“担心?为何要担心?会长好的呀。”
他说得如此理所当然,仿佛在陈述“太阳东升西落”一般自然的真理。
赵帝只当他是年纪小,不知世事艰难,亦或是心性过于乐观豁达。
他心中暗叹,这少年怕是不知道,那般严重的刀伤,即便能愈合,留下狰狞疤痕也是必然。他这份天真,不知是福是祸。
“你倒是想得开。”赵帝语气缓和了些,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怜惜?
“想不开又能怎样呢?”吴俊泉的声音依旧清朗,“事情已经发生了,整日愁眉苦脸,伤口也不会好得快些。更何况,陛下允我在此安心养伤,太医们尽心诊治,好吃好喝地供着,我若还整日哀声叹气,岂不是太不知好歹,也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心意?”
这番话,逻辑简单直接,却又透着一种通透的智慧。
赵帝看着他,一时无言。他身处权力之巅,见惯了勾心斗角,权衡算计,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如此纯粹、不掺任何杂质的话语了。这少年的心,仿佛山间最清的泉,一眼就能望到底。
这时,宫女端上了刚出锅的粽子和几样精巧点心。
吴俊泉看着食物,眼神亮晶晶的。
“喜欢吃哪个便吃!但不可多食。”
“糯米容易胀气,吃多了容易积食。”
吴俊泉随意拿了一个,只是他的手还不是很灵活。捣腾了半天,也只是堪堪将粽子开了一个口。
赵帝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跟自己手里的粽子“搏斗”,非但不觉得失仪,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他平日所见,无不是规行矩步,何曾见过这般鲜活生动的场景?
只见吴俊泉试了几次不成,也不气馁,反而自言自语般嘀咕:“这粽子还挺倔……”
终于,他找到了窍门,用牙齿小心地咬住粽叶一角,手指配合着一扯,碧绿的粽叶散开,露出了晶莹糯软的糯米。
他满足地“啊”了一声,开始小口小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含糊地称赞:“好吃!!”
赵帝看着他吃得香甜,自己竟也觉得胃口开了些,拿起一个粽子,慢条斯理地吃起来。
一时间,澄瑞斋内气氛难得的温馨融洽。
赵帝发现和这个少年在一起心情就会十分愉悦放松。
“你此番遭了难,若是感觉不如意!以后便留在宫里吧。”
赵帝忽然道。他刚说完,便有些惊了。这些想法在他心里过都没有过一遍,却脱口而出。
他何时做事说话,也这样随心所欲了?
但是当他说出来时,他便以为吴俊泉应该会满口答应。
但是没有。
吴俊泉在吃下一口粽子之前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等我伤好了,我是要离开这里的,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赵帝看着他泰然的模样,虽然他只是轻飘飘的说着,到底却能感觉到他这句话后面的决心。
是不可能轻易撼动的。
时间如水般流过,吴俊泉脸上的纱布依旧缠着,但他已能在宫中有限度地走动。
他毕竟年少,耐不住终日困于一室,这日午后,见伺候的宫人有些懈怠,便悄悄溜出了澄瑞斋,想去御花园透透气。
刚踏入御花园不久,便见前方一棵需数人合抱的参天古树下,围着一群太监宫女,个个面露难色,中间一个穿着鹅黄宫装、梳着双鬟髻的少女,正仰着头,指着树上焦急地说着什么。
天色不知何时阴沉了下来,乌云堆叠,风也开始变大,吹得树叶哗哗作响,显然一场夏日的雷雨将至。
吴俊泉走近些,才听清那少女带着哭腔的声音:“……就在那儿!刚才风大,一下子就吹下来了!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呢,它们还不会飞!马上就要下雨了,若不把窝送回去,它们会死的!”
“公主!公主不可……”
原来,这是赵帝的三妹妹,年仅十四的月阳公主。
她贪玩跑来御花园,正巧看到一阵狂风将树杈上一个鸟窝吹落在地,窝里几只嫩黄小嘴的雏鸟受了惊吓,瑟瑟发抖地啾啾叫着。
公主心地善良,一见此景便心疼不已,立刻命令随行的太监将鸟窝送回到原来的树杈上去。
那棵树极高,主干粗壮,但挂着鸟窝的那根枝杈离地也有三四丈高,且因年代久远,表面光滑,不易攀爬。
太监们谁敢让金枝玉叶的公主冒险?即便自己爬,若不小心摔了,那也是掉脑袋的罪过。一个个只能跪地苦劝,说等寻了梯子或是找巡逻的侍卫来办。
可眼看风雨欲来,等找到人,怕是鸟窝早已被雨水打湿,雏鸟性命难保。月阳公主急得直跺脚,眼圈都红了。
“公主殿下,使不得啊!太高了,危险!”“奴才们这就去寻梯子,寻侍卫……”
“等你们寻来,小鸟都淋死了!”月阳公主声音带着哽咽,她抬头望着那高高的树杈,又看看地上无助的雏鸟,同情心与无力感交织,泪珠儿就在眼眶里打转。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清朗温和:“让我试试吧。”
众人闻声回头,皆是一愣。只见来人身形清瘦,穿着一身素色锦袍,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头脸被层层纱布包裹得只露眼鼻口,形成一个光滑的圆球状,模样甚是怪异有趣。
月阳公主也被这造型惊了一下,忘了哭泣,睁着泪眼朦胧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白头人”:“你……你是谁?你的头……”
“我是暂住在宫里养伤的。”吴俊泉简单解释了一句,目光已落在地上的鸟窝和雏鸟身上。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鸟窝连同里面几只张着嘴啾啾叫的小鸟一起捧起来。
那鸟窝由细枝草茎编成,十分精巧,几只雏鸟感受到他手心的温度,微微安静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