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424章 史笔千秋,班昭

第424章 史笔千秋,班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她的每次应答都异常清晰,后宫的妃嫔们为了方便称呼,都称她为‘大家’。

日子一久,班昭的名声越来越大,渐渐传到了邓太后的耳朵里。

邓太后召见她之后,对这个端庄大气、学识渊博的女子十分欣赏。

等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意特许班昭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议。

虽然有机会参与政务,但班昭没有半点野心,只是安安分分地为邓太后提出建议,每次都把利弊分析得明明白白。”

看到这里,刘彻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不悦。

他对外戚干政的忌惮早已刻在骨子里,

当年窦太后掌权的日子,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让他心头发怵,

“这汉和帝的做法,有待商榷。”

视频继续直播,

“其实早在这之前,班昭就已经在东观藏书阁潜心钻研多年。

十几个春秋里,她熬过了夜深人静时的清冷,也忍受了无人陪伴的孤独,可只要一摸到竹简,所有的辛苦就都不在意了。

她身处书海之中,逐片挑选整理文献,哪怕是残缺的文稿也不肯轻易放弃,无论寒冬酷暑都从没有懈怠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读书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厚。”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长兄班固因为牵扯进大将军窦宪的叛乱案,被抓进监狱,不久后便含冤死在狱中。

而班固之前受朝廷之命编撰《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彻底完成。

汉和帝感念班家几代人的功绩与不易,

便召来已近天命之年的班昭,让她继续完成兄长未竟的事业。”

“当时《汉书》的原稿已经散乱不堪,许多竹简都混杂在一起,连编联竹简的丝绳都断了,

史官们看了之后都摇着头说‘无法整理’。

但班昭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他先把所有残稿搬到东观藏书阁,花了无数个日夜来进行分类整理。

发霉的竹简用温软布帛擦拭洁净,断裂的简片用黏合剂粘好,字迹模糊的地方就对照父亲的《史记后传》残稿和宫廷藏书一点点核对。

在堆积如山的素材里,她逐字逐句地挑选甄别,终于完成了‘八表’的编写,用自已的才华为世人留下了大汉百年的历史印记。”

“只是在完成‘八表’之后,班昭已经心力交瘁,无以为继,实在没办法再继续编写‘天文志’。

朝廷只好改派马续来完成这部分内容。

但《汉书》中多用古文训诂,措辞深奥难懂,当时没几个人能读懂。

为了让这部史书得以传承,朝廷特意挑选了十位有才华的学子,让他们‘伏于阁下,从昭受读’,跟着班昭学习《汉书》。”

画面突然一转,切换到宫苑的小阁楼里。

十几位学子端正地坐着,腰杆挺得笔直,认真听着班昭讲课。

班昭坐在书案后方,手里拿着竹简,讲解着“古今人表”中的人物关系,

遇到生僻字就用笔在木牍上写出字形,

偶尔停下来解答学子们的疑问,

神情从容淡定,俨然一副“儒林女圣”的姿态。

刘秀看着画面中讲学的班昭,忍不住拍手赞叹道:“班昭真乃奇女子啊!”

刘彻的脸色也稍微缓和了些,轻哼一声说道:“还算识大体,没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刘邦则哈哈大笑起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大汉的人才!比那些只会争权夺利的人强多了!”

其他观众中也有人跟着附和:

“这才是真正的才女啊,既有学识又有风骨。”

“比起上官婉儿在权力场中的争斗,班昭这种坚守更让人佩服。”

“能把史书续写完,还能教书育人传承学问,这份功绩足以让人称颂一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