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诸天影视剧变 > 第1373章 定名

第1373章 定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一场原本惹出不小的风波,还没有爆发就被林昊给解决了。

而解决完工地和当地村民的矛盾后,林昊开始沿着之前打好的基桩划线。

这个线其实很好理解,把它理解成海拔线,不过不同的是,这条海拔线有八千分之一的落差。

而划出这条线,相当于把线路钉死了,免得到时候施工的农民胡乱将就。

而就在林昊在工地上忙碌的时候,林捷来到省里开会,依然是在说抗旱的问题。

跟别的地方不同,其他地方虽然有缺水,但河道里是有水的,只要去河边打水就能补种抗旱。

但林县不同,漳河离林县耕地实在是太远,只是从林县北部擦边而过,这就导致他们严重缺水。

省城的会议室内,林捷站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通过引漳入林工程,解决实际的抗旱问题,获得省里领导的表扬。

林捷甚至打开图纸,将引漳入林的工程图纸铺开,给省里的领导介绍详细情况。

将林县人民如何决心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壮举娓娓道来。

他讲到了县委抠出的三百万家底,讲到了百姓自带干粮、工具的无私。

讲到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的勘测,更讲到了两万先遣民工,如何在太行山上扎下营盘。

“……各位领导,同志们,这场大旱告诉我们,靠天,天不应!靠地,地不灵,我们只能靠自己的这双手!”

林捷声音激昂的说道:“引漳入林,就是我们林县人唯一的生路!我们恳请省委,给予我们指导和支持!”

他的汇报,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沉甸甸的决心和详实的数据,深深打动了在场的领导。

会议结束后,林捷专门找到了省委方书记,他没有过多强调困难,因为现在整个国内都困难。

林捷诚挚地发出邀请道:“方书记,我们的工程已经启动,千军万马就在太行山上。”

“我代表林县县委和六十万人民,恳请您在百忙之中,亲临工地视察,为我们指引方向,也给奋战在一线的民工们鼓鼓劲!”

方书记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却目光如火的老部下,感受到了那股扑面而来的,战天斗地的豪情,他郑重地点了头。

三天后,方书记的车队沿着颠簸的土路,驶入了太行山腹地的红旗渠工地。

眼前的景象,让久经考验的方书记也为之动容。

悬崖之上,腰系绳索的民工如同凌空的雄鹰,用长杆排除险石。

隧洞深处,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不绝于耳,蜿蜒的渠线上,人头攒动,号子声震天动地。这是一幅移山倒海的壮丽画卷。

林捷、李明阳等县委领导陪同下,沿着初具雏形的渠线缓步前行。

当他走到一段,正在紧张进行高程测量的工段时,正好看到林昊被一群戴着“施工技术员”袖标的农民围在中间。

林昊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上画着简单的示意图说道:

“……所以,这两个基桩之间的坡度,是千分之零点一五,意味着每前进一千米,渠底下降十五公分。

你们用‘水鸭子’测的时候,一定要把前后视读数算准,宁可慢一点,也绝不能错!”

一个年轻的农民技术员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林工,要是读数对不上咋办?”

“对不上就反复测,直到对准为止,否则渠就修歪了!”林昊的语气严肃,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他接过一个用木桶和浮板制成的“水鸭子”水平仪,亲自演示起来。

就在这时,林昊注意到了走近的方书记一行人,他立刻起身。

林捷立刻介绍了起来:

“方书记,这位是我们工程的技术员林昊,整条水渠线路都是他耗费三年时间测量出来的······。”

“说完又对林昊说道:小林,这位是我们省里的方书记······!”

等林捷介绍完,方书记微笑着伸手说道:

“林昊同志,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方书记和蔼地问道。

“报告方书记!”林昊赶紧握手,随后言简意赅地回道:

“我们在进行施工前,跟水利局的技术员核查,我们提前打好了定位基桩,并对施工技术员指导。”

“小林,你详细说说!”林昊回答虽然简洁,但不符合方书记的心意,他想了解更具体的细节。

林昊闻言,脱口而出道:

“我们整个工程分为四期,一期工程十九公里,从侯壁断,修到平顺县和林县的交界点,河口位置。”

“现在,正由水利局的技术员,指导这些我们培训出来的农民施工员,学习如何根据基桩,使用简易水平仪‘水鸭子’,来控制渠底高程和坡度。”

“再由他们回到各自工段,带领民工们严格按标准施工。”

方书记听完,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走上前,拿起那个“水鸭子”看了看,感慨道:

“了不起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却抓住了科学的精髓。这就是我们党提倡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方书记其实知道,土法上马虽然可行,但必然有其弊端,于是看向林昊关切地问:

“具体效果如何?还有什么困难?你们这两万人一起上马,是如何解决施工问题的?”

林昊没有直接诉苦,而是务实地汇报道:

“谢谢书记关心!最大的困难是专业测量仪器,尤其是水平仪严重不足。

虽然用这种‘水鸭子’的土办法暂时解决问题,但它的精度和效率稍低。”

他话锋一转,语气充满了信心的说道:

“不过,我们正在积极应对!”

一方面,我们已经派人多方筹措,只是资金有些困难,您也知道,毕竟只有三百万。”

“另一方面,我找了我京城的同学,请他帮忙从其他水利部门借了一批设备。”

“过些日子就该到了,虽然还是无法满足当前工程,但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至于工程进度,我们将整个渠线分段包干,让每一位水利局技术员,带着几名农民施工技术员,负责一段。”

“要求他们必须吃透,本段的所有基桩数据,成为‘活地图’和‘标准尺’。”

“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确保即使仪器有限,施工的质量和精度也能得到保障!”

“好!说得好!”方书记大为动容,他拍了拍林昊的肩膀,对身旁的林捷等人说道:

“你们都听到了吗?这才叫科学解决问题的态度!”

“不仅想到了眼前的土办法,又能从其他渠道寻求支援,更有了这样严谨的规划和扎实的作风,我对你们修建这条水渠信心大增啊!”

方书记这番高度的评价,让林昊和他身边的技术员们倍受鼓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