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4章 上海的安排(2 / 2)
虽然价格要高一些,但是性能直接碾压这个时代的蓄电池。
上海大众这边,就同意采用这边生产的蓄电池。
何雨柱在香港的时候,方志刚这边就给他打了电话。
得知了这个消息,何雨柱还有些哭笑不得。
他的本意是生产电动自行车,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成了汽车配件供货商。
虽然跟他的计划差距有些大,结果却比何雨柱预想的更好。
何雨柱拿出来的技术,确实先进,但成本也高。
想要把成本压缩下来,需要的时间不短。最起码,今年是完不成这个计划。
成本太高,决定了这样的电动自行车,在国内的市场需求不会很大。
换到汽车上,蓄电池的成本,就不算什么了。
以神车桑塔纳为例,何雨柱记得很清楚,一台车要卖十几万,最高甚至要卖20万。
这么高的价格,蓄电池的成本就不算什么了。
这次何雨柱来上海,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跟上海大众签订供货合同。
合同的问题,黄泰宁已经找人,跟上海大众谈好了。
何雨柱作为最大的股东,只需要出面就参加签订仪式就可以了。
黄泰宁陪着何雨柱,在蓄电池厂转悠了一圈。
“柱子哥,要我说,你就别搞那个电动自行车了。
以后咱们光给汽车生产蓄电池,就足够了。
这次上海大众签订的合同,只是试水,要是蓄电池过关,德国大众那边,也会采用咱们的蓄电池。”
这个提议,其实很不错。
他们的技术是2008年的蓄电池技术,领先了这个时代十几年。
而且何雨柱把跟这些技术相关的专利,全都注册了。
可以这么说,未来蓄电池的天下,基本都是他的。
光靠着专利费这一点,何雨柱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何雨柱又岂能因为这点蝇头小利就自满。
再者说,电动自行车其他的技术,用途也很广泛。
技术都搞出来了,何雨柱总不能放在那里吃灰吧。
“眼光要放远点。你光看到了蓄电池技术,却没看到电机技术,控制器,还有充电器的技术,都遥遥领先。
这些也不仅是电动车上能用,很多的领域也能用。”
黄泰宁笑着道:“我又不懂这些技术。反正,我就知道,跟着你能赚钱。
上海大众刚成立的时候,我想分一杯羹,他们不乐意。
现在怎么样,我照样吃上了。
你说要生产电动自行车,那就生产电动自行车。
厂子在上海,你就放心吧,保证不会出问题。”
这还算不错,也不枉何雨柱把这边的股份分给黄泰宁几个人。
“你找个可信的人在厂里管着,别让人胡来。”
黄泰宁哼了一声:“有我们几个在,谁敢在这里胡来。
柱子哥,你就放心吧。
这都十一点了,咱们快点去饭店吧。那几个都在饭店等着呢,要请你吃饭。”
那几个都是黄泰宁的朋友,也是蓄电池厂的股东。
正是他们出力,蓄电池厂才能那么快跟上海大众签订合同。
有了这份合同,谁都知道蓄电池厂会赚钱。
几个人感激何雨柱,一直喊着要请何雨柱吃饭。
他们今天约好了,要请何雨柱吃饭,早就去饭店准备去了。
到了饭店刚下车,林静涵几个人也从黄家来了饭店。
林静涵和娄晓娥,都是蓄电池厂的股东,今天这个聚会自然不会缺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