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重生》(1 / 2)
第633章《重生》
一边儿写,江弦也在一边儿第n次的读这本《解忧杂货店》。
越读就越觉得,这东野圭吾君肯定是村上春树上身了。
一本小说,不仅有披头士的酒吧,还阐述了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別重逢,即使无法在一起,在命运中还是有一条细细的红线。
“讲究!”
“太讲究了!”
“先生,您要的毯子。”穿条秋裤.啊呸,丝袜的空姐给他拿来一条毛毯。
江弦说声感谢,然后继续握著钢笔在本子上欻欻的写。
钢笔是能带上飞机的。
不过需要小心的一点儿就是钢笔有可能会漏墨。
毕竟飞机爬升的时候,会有气压差。
这个中学物理都学过。
飞机爬升时机舱內的气压不是正常大气压,因为如果机舱內是恆压的,那么一旦发生意外漏气时,机舱內的“高压气体”就会破坏机舱的结构。
所以一般飞机飞到高空的事后,气压会小於地面。
但是钢笔墨囊內的空气是標准大气压,在这种情况下,上墨器內的空气就会膨胀,把上墨器里的墨水挤出来。
至於一些还在採用胶囊上墨器的钢笔就更惨了,如果笔桿密封,笔桿內的空气也会一起膨胀对胶囊形成更大的挤压。
所以飞机爬升的时候,你可能能忍住不吐,但是你的钢笔可能会忍不住。
只要有墨水密封结构,比如笔芯密封的宝珠笔,直液笔,都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墨水漏出的现象。
不过江弦用的这一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他的这支钢笔是美国老钢笔品牌犀飞利的负压钢笔。
犀飞利被誉为美国笔坛的常青树,钢笔做的还是非常漂亮的。
至於手上这一支,这也不是江弦自己掏钱买的,是聂华苓送给他的礼物,价格不菲。
此刻江弦正在写的,是《解忧杂货店》中的第二个故事,也是被很多人喜欢,將很多人感动到体无完肤的一个故事。
和第一个故事不同,第一个故事是用孩子们和月亮兔之间互相来信的方式进行,第二个故事则直接用当事人的视角来讲述了。
故事主角叫克郎。
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夜,他来到一所名为“丸光园”的孤儿院,为孩子们献上了几首经典的圣诞歌曲。
气氛越来越热烈,这时他注意到坐在第二排边上的一位女生,根本没有看向克朗,似乎是对歌曲毫无兴趣。
女孩儿的气质很独特,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克朗拿出口琴,表演他最拿手的乐曲。
那三分半钟的演奏时间里,女孩眼睛眨也不眨地望著他,眼神非常的真挚。
演奏会结束后,院方在食堂內举办了餐会。
克郎也受邀参加,正当他在用餐时,那名少女走了过来。
“刚才那首是甚么曲子”
“哪一首”
“就是最后用口琴吹奏的那一首,我以前没有听过。”
克郎笑著告诉她,“那当然,因为那是我自创的。”
“自创”
“我自己作的曲,你喜欢吗”
少女用力点头。
“我觉得这首曲子很棒,很想再听一次。”
“是吗那你等一下。”
克郎今天晚上要住在这里,他去了为他安排的房间,拿了口琴回到食堂。
他把少女带到走廊上,用口琴吹了那首曲子给她听,女孩露出严肃的眼神听得出神。
“没有曲名吗”
“不,有啊,叫《重生》。”
“《重生》.”
女孩儿小声重复一遍,开始哼了起来,克郎听了惊讶不已,因为她完美地重现了《重生》的旋律。
克郎吃了一惊,意识到这个名叫小芹的女孩儿有著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
这时候小芹问他,“克郎先生,你不当专业歌手吗”
“专业歌手吗不知道呢。”克郎努力掩饰著內心的起伏。”
“我觉得这首曲子一定会红。”小芹对他说完就被叫走了。
因为她还有个弟弟,两人从小被父母虐待,因此弟弟只和小芹说话,连吃饭也需要她帮忙。
克郎回到孤儿院帮他准备的房间,回想起小芹的问题“克郎先生,你不当专业歌手吗”,一下子回想起八年前的事情。
八年前,克郎妹妹荣美子打来电话,奶奶去世了,於是克郎回家了。
这是他大学退学后第一次回到家乡,小镇的氛围几乎没什么改变,他的房间至今保持原样没变,说明父母还在等他回来。
在和妹妹去往守夜地点的路程中,妹妹劝哥哥放弃当职业歌手的想法,爸爸因为心臟病发作一个月前病倒了。
克郎无话反驳,唯有保持沉默。
他从中学起就对音乐很感兴趣,为了得到一把吉他,他和父母约好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成绩不会下滑,他顺利地考上了目標高中。
在高中他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后来克郎考上了东京某所大学的经济学院。
其实克郎一直想走音乐之路,但父亲一直希望自己继承家里的鱼店,这是他从小被规划好的路线。
但克郎对音乐的痴迷丝毫未减。
他上大学的时间几乎全部在了音乐上。
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告诉父母:他退学了。
当晚父母便赶到东京,他们一直谈到天破晓,父母失望之余还是希望克郎可以回家继承鱼店。
但克郎倔强的选择留在东京,实现他的音乐梦。
一次,他的客人將他介绍给一位音乐评论家。
评论家先是夸了下他,可在克郎问是否有可能成为职业歌手的时候,评论家做出了让克郎自我怀疑的评价:
“最好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唱歌和你一样好的人多得是,如果你的声音很有特色,自然另当別论。”
“但你没有。”
帮克郎居中牵线的人问:“那他写的曲子怎么样我觉得很不错。”
“以外行人来说,的確很不错。”
“但是,很遗憾,只是这种程度而已,让人联想到现有的乐曲,也就是说,感受不到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