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5章 她的他的少年时光(2 / 2)
巷子尽头豁然开朗,是一条稍宽的街道。与记忆中的景象重叠,又有些陌生。
“那边,”李乐一手指着街角一家还亮着灯的小店,“老王剃头铺,从初中就在这儿剪头发,王大爷不会烫染,只会剪男人发型,尤其是圆寸毛寸各种寸,就是推子老夹头发。”
“但人家便宜,初中时候一块钱一次,高中就变成一块五了,上次来的时候,又变成两块了。”
大小姐伸长胳膊够着,摸了摸李乐的脑袋,“又该剪头了。”
“嗯,走之前来。”
扭头看了眼小店,玻璃窗上贴着红色的剪纸,灯箱招牌已经褪色,但里面那个佝偻的身影似乎还是记忆里的样子。
继续往前,街边的店铺明显多了起来。
“这算是我们当年的商业街了。”李乐指着一个如今卖着炸鸡排的店面,“那家以前叫彩虹文具店,我们的本子、笔、贴画、明星卡、贺年卡,还有那种带水果味儿的橡皮,带肥皂香味儿的信纸,都在这里买,有时候还能抽奖。老板是个胖阿姨,总凶我们只摸不买。”
炸鸡排的油腻香气弥漫在冷空气中,取代了记忆中的墨水清香。
“还有那里,”李乐的声音带着几分遗憾,“原来是个租书店,老板据说是工大的老师,现在变成奶茶店了。”
“从金古梁温的,再到李凉黄易的书,都是两毛,我最喜欢看李凉的,杨小邪、关小刀、任小赌、丁小桂,胖子喜欢看漫画,还都是带点颜色的那种,手里没钱,就几个人凑钱租一套,换着看,上课时藏在课本
“老板心知肚明,但只要我们不把书弄坏,也从不说破。听说还有更劲爆的,但是从来不租给我们。”
李富贞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看到霓虹灯闪烁的“百大奶茶”,时代的洪流冲走了旧店铺,换上了新招牌,但聚集在门口的,似乎永远是同样年纪的少年。
“那边那家卖羊肉泡的,原来是个游戏厅,躲着老师和家长偷偷去,一块钱四个币,我技术好,两个币能搓一下午拳皇....”
“田胖子和马大姐他们不来这儿,去的是那边的小区里的一家,那边一块钱五个币,就是在那儿,我们第一次给陆小宁解了围....”
“这里是原来卖炸串的,老板娘总会多给一串蘑菇.....那里是修自行车的,大爷技术好,补胎又快又便宜....那边曾经有个报刊亭,除了报纸杂志,还偷偷卖散烟给学生,一根有五分的,一毛的,最贵两毛,还卖小黄册子,别看我,我没买过.....”
声音里混杂着怀念和一丝时过境迁的怅然。街道还是那条街道,但店铺招牌、往来行人,早已换了人间景象。
越往前,街道越熟悉起来,一种无形的引力开始出现。
李乐蹬车的速度慢了下来,他不再说话,只是看着前方。
李富贞也感觉到了,她直起身,视线越过李乐的肩头。
然后,它出现了。
铁一中。
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却又万变不离其宗。
锈红色的砖墙似乎重新粉刷过,但那庄重而略显压抑的气质丝毫未变。
巨大的铁门换成了电动伸缩门,气派了许多,门口悬挂的牌匾也崭新锃亮,但门卫室里透出的灯光,和门口那棵老槐树虬结的枝干,依然如故。
“喏,到了。”李乐捏闸停了下来,用脚支着地。
“这就是你上的中学?”大小姐微微直起身,仔细看着。一所看起来颇具规模的学校,建在一串台阶上的校门紧闭,门内能看见几栋教学楼轮廓,以及更远处似乎是一片宽阔的操场。围墙绵延出去很长一段距离。
夜色中,学校显得格外安静肃穆,与记忆里李乐描述的喧闹似乎有些不同。
“嗯,再有个二十多年就百年名校了。“
“哈哈哈~~~~”
“最早的大门原来不是这样的,”李乐指着,“原来是那种老式的铁栅栏门,推开时声音巨响,隔着一栋楼都能听见。大门口还有个挺抽象的不锈钢大圆球,我们都叫学习顶个球用。这边瓷砖墙上还挂着字,进取自律勤奋团结。”
李乐笑了起来,眼睛望着那扇大门,目光却仿佛穿透了时光。
“这边两栋楼,新的,我们那会儿没有。那边,左边那栋,三楼,从右边数第四个窗户,那就是我高三时候的教室。我坐最后一排,后排靠窗,王的故乡,就是味儿大,拖把笤帚的都放我边上。”
“铁路子弟学校,不愁没柴烧,冬天暖气烧得特别足,我那位置最好,可以偷偷开条缝。不过夏天就惨了,西晒,像个蒸笼,后来有空调就成美黑的地方。”
“操场原来全是煤渣,”他比划着,“跑起来尘土飞扬,摔一跤,膝盖手掌全得破,煤渣还嵌进肉里去。我们还在那里踢球,有那不怕死的,敢放铲。”
“没有草地么?”大小姐问。
“有啊,不让上啊,老王可坏了,每年夏天开学,让我们拔草,还不让我们用球场踢球。抓到就得上主席台挨批。现在好像铺了塑胶,漂亮了不少。”
“怪不得你们足球不行呢。”
“哎哎哎,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啊。”
他的手指移动着,“那个角,原来有个关系户的小卖部。老板腿脚不好,我们叫他抠叔。”
“下课铃一响,所有人都在那里冲,买一种五毛钱一袋的冰水,冻得硬邦邦的,啃着吃,有钱的买健力宝喝,还有黑星泡泡糖,麦丽素,小蛋糕,瓜子儿、干脆面、上好佳奥依稀.....不过,卖的最好的是绿辣子夹馍,田胖子喜欢吃,还不贵,三毛一个。”
李乐的话语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细节汹涌而出。
“放学,尤其是晚自习前,这条街就活了,根本不是现在这样。”
李乐的眼睛亮了起来,手一划拉,“全是推着小车的小贩,麻辣烫、炸串、烤饼、凉皮、牛肉面、肉菜夹馍.....”
“我们都揣着零花钱,抓紧那半小时解决晚饭,吃完一抹嘴,回去上晚自习,整个教室都弥漫着各种小吃味儿。”
“最有名的是一家卖菜夹馍的,两口子,男人烤馍,女人夹馍,烤得外酥里嫩,夹上土豆丝、辣椒炒鸡蛋、海带丝儿、遛辣子、包菜丝......条件好滴,加一个花干,一个鸡蛋,噫,啧啧啧,香成怂咧。”
“你要是夹多了,老板娘说,伲娃咋不把三轮夹进切,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了。”
大小姐静静地听着,她看着身边这个男人脸上流露出一种罕见的神采,那是对一段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时光最深切的怀念。
目光随着他的指点掠过那些如今已变得寻常甚至陌生的角落,试图在脑海中勾勒出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个喧闹、忙碌、充满了少年气息的校园时光。
仿佛看到了那个十几岁的少年,穿着那身“大葱成精”一样的校服,穿梭在这些烟火气十足的小摊之间,和同伴打闹,为考试苦恼,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又带着一丝青春特有的迷茫。
和她那种在严格规划、精致却也有些隔绝的学校里度过的青春,是如此的不同。
“原来你上高中时候,是这样的。”语气里没有调侃,只有一种温柔的理解,以及一丝羡慕和感慨,并且试图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个她不曾参与过的、少年的模样。
李乐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笑了笑,那层时光的薄膜似乎在这一刻被悄然穿透。
“是啊,就是这样。普通,折腾,有点苦,但回想起来,到处都是光。”
他重新骑上车,“走吧,带你再绕一圈。后面那条街,有一家买航模的店,我和马闯还有田胖子曾经预谋过好长时间,想着怎么把他家的那艘五月花的模型给偷出来,结果人小陆到店里,两张毛爷爷一拍.....”
车轮再次转动,载着现在,碾过从前,沿着那条无数少年走过、正在走、即将走的路,慢慢融入这片温暖而怀旧的夜色里。
这条路上,店铺易主,招牌更换,但青春的气息,仿佛从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