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宋军犯境(2 / 2)
这道旨意很冲动,甚至很疯狂,但宗泽和麾下众将却振奋不已。
旨意的言辞很严厉,严令宗泽等幽州将领们必须执行,而且不折不扣地完成这场针对辽国的报复。
这一次大宋不在乎什么利益,不在乎抢掠了多少财物,更不在乎辽国朝堂将是什么反应,总之就是一句话,报仇!
这话听着扬眉吐气,幽州边军的将领们都兴奋了。
没错,就应该这么办,好教契丹人知道,如今的大宋早已今非昔比,轻易招惹不得,一旦招惹了,契丹人就准备付出十倍的代价。
校场点兵,宗泽当着将士们的面宣念了圣旨,三军将士喊杀声震天,一道圣旨,点燃了久寂的战意,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
当日下午,折可适领军出征,北上越境。
两万骑兵如风卷残云,黑压压地朝辽国境内扑去。
辽国边境上,几名常年驻守的辽军将士正懒洋洋地打着呵欠,睡眼惺忪地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平原。
这里曾是辽国的腹地,可是后来大宋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辽国的国境不得不往北缩移,于是曾经富饶肥沃的平原被一分为二,一半属于辽国,一半属于大宋。
这个事实令辽国许多人痛心疾首,嚎啕大哭国势已颓,他们不再是最强大的帝国云云。
但更多的人却无声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尤其是曾经与大宋交战过的辽军,他们是最早接受这个现实的人。
国内上京那些权贵朝臣们,只知道长吁短叹,只把责任推到辽军作战不利上。
可真正与宋军交战过的契丹人却很清楚,与宋军对阵时的感觉是何等的绝望,每一场战争,都是在鬼门关前反复横跳,能不能活下去,只能靠生辰八字硬不硬了。
宋军手执的火器,仿佛天神看不过大宋这个民族的苦难,而赐给他们的一种杀敌神器,辽军手里挥舞的冷兵器,在他们的火器面前显得多么的可笑,如同稚童挥舞着拳头跟魁梧的大汉拼命。
亲身尝过宋辽战争的痛苦绝望,辽军的士气早已颓尽,大宋收回燕云十六州,辽军将士完全没意见,只要不逼着他们上战场与宋军拼命,辽国丢了多少疆土都能接受。
如今宋辽边境总算太平了,辽军再也没有南下越境打草谷的挑衅举动。
甚至为了不引起对面边境上宋军的误会,戍边的辽军故意在自家的国境上后撤了一里,就连戍边大营里,轻易也不敢有大规模的兵马调动,生怕对面的宋军发现异常,两军再次进入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
不得不,辽军已经非常克制非常隐忍了,亲身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不会像无用的书生那样满嘴喊打喊杀,他们会尽量避免战争,因为他们很清楚,两国不能再开战了,根本打不过。
今日也是平平无奇的一天,戍守边境的辽军将士百无聊赖地打着呵欠,伸着懒腰。
从将领到士卒,心里都非常踏实。
因为他们知道最近宋辽两国再次联盟了,这次是为了灭西夏。
两国又成了亲兄弟一般的盟友,宋辽边境自然是安全的。
宋军的火器虽然厉害,但他们不会主动寻衅启战,两国又是联盟状态,边境上更是稳的一批。
辽军将领在边境上站了一会儿,没有任何风吹草动,日子枯燥得能淡出个鸟来。
将领伸了个懒腰,打算回营帐补个觉。
然而刚转过身,身后的士卒却惊声尖叫起来。
“兵马!对面的兵马!好多!”
辽军将领心头一沉,飞快转身,然后眼中泛起一片惊恐绝望之色。
果然好多兵马,距离国境线仅只一两里,他们的来历根本不必问,看他们打出的旌旗,他们将士披戴的铠甲装扮,还有每个人手里拿着的形状古怪的火器,就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了。
“快!点起烽火传讯,宋军犯境!”辽军将领瞋目厉喝。
黑色的浓烟迅速升腾而起,滚滚浓烟犹如一条被锁住的恶龙,不甘地在半空中奋力翻腾挣扎。
紧接着,辽军边军大营内吹响了冗长的号角,战鼓也被擂响,无数辽军倾巢而出,一脸懵然无措地在边境上集结列阵。
“宋军……宋军为何突然犯境?我们不是盟友吗?”辽军将领双目赤红,表情充满了不解。
没人回答他,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答案。
对面的宋军在前进,他们披戴整齐的铠甲,距离辽国边境一里外时,两万宋军将士统一下马,然后列阵,在将领的指挥下,朝边境步行推进。
没有宣战,没有预兆,两万宋军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边境上,并且对辽军做出了攻击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