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西北捷报(1 / 2)
这几年宋辽之间签署了不少协议,基本都是大宋占了便宜。
国家实力决定一切,当辽国一年接一年在走下坡路时,它没了以前的猖狂跋扈,面对大宋这个曾经任它拿捏的中原王朝时,也不得不开始陪小心,挤笑脸。
三千辽军在西北造的孽,大宋不仅狠狠捅了辽国一刀报复回去,顺便还给辽国狠狠放了一回血。
蔡京谈下的这些条款,确实占尽了便宜,可以想象,辽主耶律延禧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很好,是件喜事。
殿内的朝臣们纷纷颔首赞许,对这个谈判的结果表示很满意。
赵孝骞想了想,觉得还算不错,主要是他也打算把折可适所部兵马撤回来了。
两万兵马在辽国境内纵横驰骋,看似风光威武,但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的风险很大,毕竟是孤军深入,辽国若横下心不打算过了,折可适很容易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赵孝骞不能拿辽国现在表面的懦弱,来赌辽国的胆魄,狗逼急了都跳墙,更何况耶律延禧至少比狗有血性一点。
“便如此吧,枢密院拟旨,着北京留守宗泽马上撤回折可适所部兵马,令他马上率部回到幽州。”赵孝骞缓缓道。
“此战,折可适功不可没,可赐金千两,擢永兴军节度使,麾下部将论功另有封赏。”
赵孝骞笑吟吟地看着蔡京,道:“元长先生和张尚书与辽使谈判,亦是有功,各赐黄金百两,丝帛二百匹。”
蔡京顿时心花怒放,急忙跪地谢恩。
迎着满朝文武又嫉又羡的目光,蔡京再次来了个神操作。
“禀官家,目前国库空虚,朝廷积攒力量,只待来日举兵北伐,臣斗胆冒昧,请将赐予臣的黄金丝帛再献予国库,以充将士粮饷,臣能为北伐献一份心力,于愿足矣。”
话音刚落,殿内立马听到好几道鄙夷的冷哼声。
你了不起,你清高,你特么马屁拍得高级,就显着你了呗,我们觉悟不够,处处不如你呗……
冷哼声毫不掩饰,蔡京自然也听到了,但他丝毫不以为意。
大家道不同,不相为谋。
蔡京做官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无时无刻抱紧官家的大腿,只要官家在,他的富贵荣华不会少,至于其他同僚的评价,并不重要。
我靠着抱官家大腿已经进了政事堂,成了名正言顺的副宰相,你们算老几?
果然,蔡京这番觉悟奇高的话,令赵孝骞龙颜大悦,当即便大笑出声。
“不愧是朕看重的元长先生,公忠体国之心,天日可鉴!”
“朝堂上有元长先生这样的忠臣,朕很欣慰,若天下朝臣官员皆如元长先生,何愁天下不定,何愁盛世无期。”
赵孝骞这番话说完,满朝文武脸都绿了。
这都不是在点人了,这简直是当面骂街了。
你夸蔡京这马屁精也就罢了,凭啥把天下官员都阴阳一遍?
蔡京这货一文钱没花,就博了官家这番盛赞,买卖算盘打得太精了。
殿内百官没人吱声,一脸吃了屎的表情,都很难看。
礼部尚书张沂站不稳了,不得不说出班奏道:“禀官家,臣也愿将官家所赐尽献国库,以充将士粮饷。”
顿了顿,张沂又道:“不仅如此,臣还自愿出黄金二百两,再充国库,以表臣之寸心。”
张沂心里苦啊。
倒不是舍不得这点赏赐,官家赐的这点黄金丝帛其实不算什么,官儿当到尚书了,谁还差那点钱。
可蔡京的做法太恶心人了。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提出将赏赐充入国库,马屁和先机都叫他占了,张沂却坐蜡了。
若不附和效法蔡京,是他这个尚书觉悟不够,现在附和效法蔡京,好话都让蔡京先说了,表现也让他抢先了,张沂就算再上交赏赐,未免有拾人牙慧之嫌。
差点被逼到狗急跳墙的张沂,只好选择加码。
不仅献出官家刚刚赏赐的黄金丝帛,还私人掏腰包再加二百两黄金,这样一来总算是不落蔡京之下风,勉强维持了忠臣人设。
代表大宋与辽国谈判,明明立了功,谁知还要倒贴钱进去,就问现在张沂心里苦不苦。
满朝文武望向张沂,眼神更复杂了,有同情,有怜悯,有幸灾乐祸。
蔡京倒是浑若不觉,反而转身朝张沂郑重地长揖一礼,语气崇敬地道:“张尚书高义!”
张沂咬了咬牙,脸色铁青,却努力挤出一丝微笑:“蔡相公过奖了。”
要不是顾忌御前失仪,张沂都要开口骂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