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46章 燕王殿下,你是逆党

第1046章 燕王殿下,你是逆党(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陆云逸拉起兜帽,将面容隐藏在阴影中,缓步离开书房。

他走后,身着僧袍的姚广孝急匆匆走进来,语气中满是惊疑:

“殿下,陆大人怎么走了?”

下一刻,姚广孝的声音戛然而止。

往日豪爽的燕王殿下,此刻正脸色阴沉地坐在上首,

浑身笼罩着一层阴郁之气,

眼中翻涌着化不开的担忧、震惊与不甘。

发生了什么?

姚广孝心中疑惑丛生,缓缓后退,想给燕王留一个安静的空间。

可就在他退到房门口时,朱棣沉声开口:

“先别走。”

“殿下,您.有何吩咐?”

“你去将王府属官的名册拿来,一同参详,

其中哪些人可以信任,哪些人不值得托付,都要一一标注。

另外,北平府八品以上官员的名册一并拿来,照此处置。”

姚广孝身子一僵,眼中惊骇一闪而过。

他虽不知发生了何事,

却也明白定然是天大的变故,当即躬身一拜:

“是,殿下,老衲这就去操办。”

说罢,姚广孝缓缓退出书房,顺手带上了房门。

屋中只剩下朱棣一人,

烛火微光忽明忽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晕,更衬得他神色难看。

炉中炭火渐渐变暗,火星稀疏,飘起些许灰色烟尘,

如同他鬓角突兀冒出的白发。

“大哥.”

“你”

朱棣沙哑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悲伤。

作为嫡子,他们兄弟感情极深,

大哥于他而言,早已是长兄如父般的存在。

如今京中传来的皆是太子病情好转的消息,

可他偏偏更愿意相信陆云逸的推测,

北平行都司与燕王府合作多次,

人的判断从未出错,一次都没有。

既然他说局势严峻,那便已经走到了悬崖边

人是复杂的。

朱棣此刻心中满是悲伤,

可在心底最深处,却还藏着一丝隐秘的侥幸,

为什么不能是我?

一旦北平真正成为北方商贸中心,钱货充盈,

他的地位必将再次拔高,

或许会有染指储位的可能。

即便这可能微乎其微,却依旧真实存在。

种种思绪在心中交织,

朱棣时而沉默,时而低声自语,神色荒唐至极。

时间悄然流逝,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桌上的油灯燃尽,炉中炭火也无法再驱散寒意,微弱的火光苟延残喘,在黑暗中忽明忽灭。

这时,门口出现一道高挑纤细的身影,是燕王妃徐氏。

她轻轻敲了敲门,声音轻柔,带着担忧:

“殿下,您.没事吧?”

朱棣原本低垂的脑袋缓缓抬起,眼中布满血丝,面容憔悴,

下巴冒出了青色胡茬,像是通宵达旦般疲惫。

“没”

他想回话,却发现声音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

下一刻,房门被推开,

身着靛蓝色长裙的燕王妃满脸担忧地走进来。

见到他这般模样,她脸色微变,轻轻挥了挥手,吩咐道:

“添炭点灯,再备一壶温茶送来。”

“是。”

不多时,内侍们办妥一切,

书房中重新恢复了明亮,

黑暗再也遮不住朱棣脸上的疲惫与憔悴。

燕王妃挥手屏退所有内侍,在他身旁坐下,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

“殿下,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朱棣沉默许久,终于轻声开口:

“大哥的病,可能好不了了。”

燕王妃一愣,旋即脸色猛然大变,神情凛然:

“殿下,慎言!”

朱棣摇了摇头:

“这些日子我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京中乱象丛生,传来的消息却越来越少,

甚至送来北平的文书政令,都比以往少了将近三成。

今日我才明白,大哥已经不再处置朝政,

如今所有的奏折与政令都由父皇亲下,难怪会少了这么多。”

燕王妃眼窝深邃,此事她也知晓,还曾劝过他不要多想。

可此刻听夫君这般说,她心中也凝重起来:

“不对劲,允恭怎么没有消息送来?”

“他是国公,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这等严峻时刻,怎敢与藩王私下联络?”

朱棣声音沙哑,长吁一口气,

整个人像是卸去了脊梁骨,瘫软地靠在椅背上,单手扶额:

“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

若是大哥真有个三长两短,燕王府可就岌岌可危了。”

“殿下,您在说什么胡话?”

朱棣叹了口气,将心中的担忧与推测一一说出。

一切听完后,燕王妃也放下了心中侥幸,脸色变幻不定,

虽不愿相信,却无法反驳,

甚至觉得事情可能比夫君所说的还要糟糕。

“这这.”

燕王妃忽然想起一事,秀眉微蹙,轻声道:

“陆大人来与您说这些,是不是存了互保的心思?

若是太子殿下真出了岔子,殿下您都自身难保,更何况他一个边将?”

“确有此意。”

朱棣点头:“他向来不择手段,也绝非甘愿受人摆布之人。

相信这次他回北平行都司,必然会有所动作。

局势若真到了危急时刻,

本王相信他不会束手就擒,更不会坐以待毙。”

燕王妃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可他终究远在关外,难道还能违抗朝廷的命令?”

“他怎会听从?”

朱棣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

“不要说他在关外,就算是关内,

各省三司对有利的政令尚且左右拖沓,对不利的政令更是阳奉阴违。

他在关外更是如此,朝廷六部这两年送去的文书不下百封,

真正能落实的,能有一成便是万幸。”

说到这里,朱棣呼吸猛地一屏,声音压得更低:

“上次他来京城,我与他闲谈时,他曾说过一件事。”

“什么事?”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荒谬,声音有些飘忽:

“他说.如今归附的草原人越来越多,

可就因为关外这层隔阂,不仅归附的部落心中有芥蒂,

连都司的将领军卒也有同样的感觉。

他还说.想要将山海关拆了,这样便没有了关内关外之分。”

“什什么?”

燕王妃满脸错愕,眼中满是荒唐。

山海关是她父亲徐达在洪武十四年主持修建,既是长城的东起点,

也是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卡在燕山与渤海之间,号称天下第一关。

如此雄关,在那位陆大人眼中,竟要拆了?

可很快,燕王妃便明白了夫君的言外之意,

他提起这话,显然也动了同样的心思。

“殿下,您.也是这么想的?”

朱棣眼神闪烁,声音轻缓:

“本王节制北平行都司与辽东都司,

可因为山海关的存在,这份节制向来只是虚名。

山海关的总兵也不归本王调遣,几乎不受控制。

若.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陆云逸想要帮本王,他的兵怎么入关?”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