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不亦乐乎(2 / 2)
节目演完,台下掌声雷动。有个老兵颤巍巍地走上台,握着扶苏的手:“小伙子,你这故事说得好!咱中国人,不管啥时候,都得有股子抱团过日子的劲儿!”
扶苏郑重地点头:“您说得是。”
孙健看着被人群围住的扶苏,忽然觉得,这个人早已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古代人”了。他像一颗种子,落在现代的土壤里,凭着骨子里的韧劲,长出了属于自己的枝叶,还把阳安城的那份热乎气,带到了这里。
中秋夜,三人坐在阳台上赏月。母亲切了月饼,孙健开了瓶酒,扶苏捧着一杯茶,望着天上的圆月。
“这月亮,跟阳安城的一样圆。”扶苏轻声说。
“是啊。”孙健举杯,“不管在哪儿,月亮都是一个。”
母亲笑着给他们添酒:“只要心里装着念想,在哪儿都是团圆。”
月光洒在三人身上,暖洋洋的。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近处是月饼的甜香,还有孙健和扶苏偶尔的低语——说阳安城的庄稼,说咸阳的新法子,说以后的日子该咋过。
孙健忽然明白,所谓的“穿越”从来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扎根”。在阳安城,他们扎下了守护的根;在现代,他们扎下了生活的根。而这两根,早已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紧紧缠在了一起,汲取着时光的养分,长出了属于他们的、跨越时空的常青树。
夜渐深,母亲回房歇息。孙健和扶苏还坐在阳台上,看着月亮慢慢西斜。
“等开春,咱把菜椒种子种上?”孙健问。
“好。”扶苏点头,“再把滴灌的法子画出来,让老李看看能不能改进。”
“还有那本《农桑要术》,咱得找个懂古文的翻译过来……”
“嗯,慢慢来。”
两人的声音在夜色里轻轻回荡,像在给岁月哼着一首安稳的歌。他们知道,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身边有彼此,有这满院的月光,有心里的那份热望,日子就永远有奔头,有滋味。
就像这中秋的月亮,不管阴晴圆缺,总会准时升起,照亮每一段需要温暖的旅程。
正当几个人沉浸在幸福中时,一天中午孙健打开电视,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是关于咸阳城北的石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