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现在就去(1 / 2)
走过市集长街,长街两旁商铺林立,幌子在风里招摇——酒肆的“太白楼”幌子绣着金边。
布庄的“锦绣阁”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料,点心铺的“酥饴阁”飘出桂花糕的甜香。
挑着担子的货郎吆喝着“糖人、面人儿,好看又好吃哟”走过,肩上的担子晃悠着。
拨浪鼓的“咚咚”声响混着叫卖声,在巷子里回荡。
穿粗布衣裳的妇人在布摊前细细挑拣,手指摩挲着素色的棉布,跟摊主讨价还价。
“王掌柜,这布再便宜两个铜板,我给娃做件新棉袄,她去年的衣裳都短了。”
摊主笑着摇头:“李嫂子,这布是新到的,已经给你算便宜了,再让,我可要亏本喽!”。
梳着双丫髻的孩童攥着铜板,小手紧得冒汗,眼巴巴望着糖画摊。
看着师傅手腕一转,融化的糖稀在青石板上流淌,眨眼间便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耳朵耷拉着,眼睛圆溜溜的。
孩童欢呼一声,举着糖画跑向不远处的娘亲,娘亲笑着替她擦去嘴角沾着的糖渍,牵着她的手往家走。
这人间烟火,热热闹闹,鲜活得比天河里的星子还亮,每一缕气息都带着踏实的暖意。
有货郎的吆喝,有妇人的笑谈,有孩童的欢叫,还有食物的香气,缠在一起,像一张暖融融的网,把整个长街都裹了进去。
覃芊落望着这一切,眼底的温润漫开来,像浸了温水的羊脂玉,柔和得能滴出水来。
她想起当年在王府里,深夜批奏时闻到的膳房飘来的粥香,想起在边关,雪夜里将士们围着火堆烤的红薯。
想起在朝堂上,听到百姓安居乐业的奏报时,心里的踏实。
她轻轻吁出一口气,周身泛起淡淡的光晕,指尖触碰虚空,便要踏碎这方天地的界限离去。
这人间很好,可她的故事,早已在岁月里沉淀,如今看着后辈安好,便已足够。
辛梓茉却回眸望了眼这方小世界,夕阳正漫过城墙,将砖瓦、草木、行人都镀上一层暖金。
连空气里都飘着家家户户晚饭的香气——有红烧肉的醇厚,油光锃亮的肉块在锅里炖着,香味飘出几条街。
有青菜豆腐的清爽,白嫩嫩的豆腐和绿油油的青菜在锅里翻滚,透着家常的滋味。
还有米粥熬煮的绵密,米香混着水的清甜,让人闻着就觉得暖。
她懒洋洋地晃了晃银发散开的发梢,发丝在风里飘得柔软,像月光织成的线,几步跟上覃芊落。
尾音拖得长长的,像猫爪轻轻挠着人心:“这就走了?不再多留会儿?
你看那巷口的野菊,再过几日就要谢了,不留下看看最后的样子?
你还打算往哪去?是去东海看珊瑚,听说东海的千年珊瑚能映出过往的事。
还是去西域寻雪莲,西域的雪莲开在雪山上,比天上的云还白。
对了——”
她忽然顿住,眼尾上挑,带着几分狡黠,像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
“那苏锦韵的转世,不打算去寻寻?”
风卷着她的话音掠过云端,惊起几只晚归的雁,它们排成“人”字,翅尖划破漫天晚霞。
那晚霞红得像火,又像熟透的石榴,层层叠叠,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雁鸣声声,清越悠长,从云端一直传到人间,倒像替覃芊落的沉默,添了几分未尽的余韵,在暮色里轻轻漾开,久久不散。
覃芊落的脚步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像湖面投下的石子,泛起圈圈涟漪,可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只是望着远方的晚霞,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里,似有怀念,又似有释然。
覃芊落望着远方天际最后一抹霞光——那霞光像被谁揉碎的胭脂,掺着几分熔金的暖。
正一点点沉进墨色的夜幕里,连带着天边的云都从绯红染成了深紫。
她的脚步轻轻一顿,衣袂在风里漾开浅浅的弧度,像一片将要飘远的云。
她没有回头看身侧的辛梓茉,声音清淡得像初秋掠过湖面的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一字一句落在风里:“现在就去。”
没有犹豫,也没有多余的话,仿佛那句“寻苏锦韵的转世”,本就是早已藏在心底的念头,只待一个被点破的契机。
话音落定,她才缓缓侧过眼,目光落在辛梓茉摇摇晃晃的狐尾上。
那九条雪绒般的尾巴正漫不经心地扫着空气,尾尖偶尔蹭过身边的云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