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楚人对扶苏的态度(1 / 2)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有关始皇帝陛下的长子扶苏即将亲临楚地、安抚民心的消息,犹如旋风般迅速席卷了几乎每一个楚国故地角落,并以惊人之势传播开来。
面对如此重大事件,楚人们对扶苏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方热烈欢迎,另一方则心存疑虑甚至抵触情绪。
不过大多数楚人其实内心深处都默默地认可着扶苏的身份和背景。
尽管秦国无情地覆灭了他们楚国,但事实上,早在几代前的先王时期起,秦楚之间便频繁展开联姻,历经数代更迭交替后,双方王室早已盘根错节、难分彼此。
扶苏的生母正是楚国嫡出公主。
也就是说,在他流淌的血液里,有着属于楚人的那一半。
这样一来,如果扶苏最终能够顺利登上皇位,那么对于许多楚人而言,无疑意味着这天下将不再仅仅被秦人独占鳌头。
相反,更像当年秦楚联姻之时的条件,两国平分天下,似乎要以另一种方式来实现了。
“有趣,有趣。”
马车内的秦然看着手中的情报,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旁边的明珠夫人不解,歪着头轻声询问,“什么事让你这么感兴趣。”
“是关于楚人们对于扶苏安抚楚地的看法。”
“你们猜一下,是支持的多还是反对的多?”
“谁支持,谁反对?”
秦然笑眯眯的看着三人说道。
此话一出,三女立刻沉默起来,对于这种事情少司命眉头紧皱,因为她完全没有涉及到过。
而惊鲵虽然接触过一些,但也仅此而已。
唯有明珠夫人了解的多一些,只见她朱唇轻启,
“我猜是那些楚国的贵族们激烈反对。”
“毕竟一旦承认了扶苏的身份,那么他们就很难再鼓动平民造反了,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利益。”
听到明珠夫人的回答,秦然点了点头。
“虽然你分析得的条理清晰且合情合理,但这次恐怕还是猜错了。”
秦然的语气中略带一丝惋惜与感慨。
“此次支持扶苏的楚人大多来自昔日的楚国贵族阶层。”
若是时光倒流至数年之前,那么明珠夫人刚才所做的剖析绝对无可挑剔。那时的楚国贵族的确持有如此念头。
他们企图借助楚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煽动民众揭竿而起,进而实现敛财之目标。
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王贲坐镇楚地,其施政风格绝非温文尔雅、折衷调和。
恰恰相反,对于任何胆敢造反之徒,王贲皆采取铁血手段予以残酷镇压。
在此等高压态势之下,楚国的贵族们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
除了项氏一门外,其他稍显强硬的贵族基本上全都被王贲逼的自挂东南枝了。
正因如此,如今幸存下来的这批楚国贵族无不期盼扶苏能够登上皇位宝座,毕竟扶苏身上流有楚人的血液,说不定到时候会看在这份血缘关系的面子上,给予他们关照和庇护。
事实上,仅有极少数人对楚国忠心耿耿,甚至连扶苏体内流淌着的楚人血脉的事实也嗤之以鼻。
对这些少数派,秦然其实并未放在心上。
因为这些人根本无法掀起任何波澜。
“这所有的事情都与你有关吧?”
明珠夫人没好气的说道,如果不是秦然在背后搞鬼,她绝对不会相信的。
秦然则显得云淡风轻,“不过是略施小计罢了。”
原来,他事先派遣手下之人赶赴楚国旧地,将扶苏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
紧接着又巧妙地引导楚人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坚信一旦扶苏登上皇位,那便意味着楚人成功坐上了大秦帝国的宝座。
不仅如此,他还散布了一系列流言蜚语,声称公子扶苏心怀仁慈宽厚,待其即位后必定会善待楚地的楚人等话语。
要知道,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里,凭借朝廷所拥有的强大力量,秦然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控住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消息本身的真伪性。
当然关于扶苏心地善良这一说法,倒的确属实,并非出自秦然胡诌捏造。
“你真的很看重这个弟子啊。”
明珠夫人不知道秦然为什么这么看重扶苏。
在她看来,扶苏体内流淌着一些楚人的血脉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秦然散播的那些消息也很可能成为阻止他成为皇帝继承人的原因。
否则扶苏身为长子,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相反这一次皇帝东巡还带上了十四公子胡亥。
“再怎么说也比胡亥要强的多。”
秦然心中默念,他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总不能告诉明珠夫人说自己知道大秦在胡亥的手中只坚持了三年就灭亡了。
换成扶苏再怎么说大秦也能坚持一段时间,而现在还有自己的教导,再加上自大秦一统天下以来,秦然的一系列举动,全都是在帮大秦续命的。
然而,秦然并不知晓的是,仍有一部分楚人不愿轻易罢休。
在一间幽暗而又散发着潮气的茅草屋里,隐约可见几个身影正围坐在一起,但由于光线昏暗,难以看清这些人的面容。
只听见其中一人愤愤不平地开口,“我们可不能继续这么干等着啊,如今各地的老百姓差不多都快要把自个儿是楚人的事给忘记了。
“哼,他们居然还天真地幻想着等到扶苏登上皇位以后会重新启用他们,真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此人的话语中明显表示出对当前局势的不满和失望。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全都是些骗人的假象而已,无非就是用来暂且稳住我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