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宫廷风波114(2 / 2)
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心和自信,仿佛她对长公主的了解已经足够让她找到突破口。尽管现在长公主不愿意见她,但妘月影相信,凭借她对长公主的熟悉,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达成目的。
姚平远一听,觉得确实如此,于是点头说道:“嗯,有道理,请继续讲。”
妘月影刚才说话的时候,只是顺口而出,并没有深思熟虑。然而,当真正要她立刻想出一个具体的方法时,她却突然感到有些词穷。她嘴唇微张,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却迟迟发不出声音来。
姚平远见妘月影沉默不语,并没有催促她,而是耐心地等待着。他知道,有时候思考需要时间,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过了一会儿,妘月影终于还是开口了。毕竟她和长公主关系匪浅,对长公主的了解也颇为深刻。经过一番思索,她想到了一个可能的办法:“以前长公主每天都会出门,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但最近,为了避开我,她已经好多天都没有出门了。以我对她的了解,她肯定不会一直这样闷在家里的。所以,第一个办法就是守在门口,等她出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和她见面了。”
“守门?”,姚平远如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对,守门。”,妘月影斩钉截铁地确定道:“当我在前门守着的时候,她若想避开我,九成可能会如狡兔般从后门溜之大吉。”
姚平远也觉得妘月影所言甚是,但是他仍有疑虑,“即便我能看到她出来,也断不能如此鲁莽地冲过去堵住她呀,这岂不是如同以卵击石,轻则会被打得皮开肉绽,重的话还会被打入大牢,遭受牢狱之灾。”
“当然,这时候就需要使出第二招,行卷。”,妘月影不紧不慢地说道。
“行卷?”,姚平远觉得这个词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部典籍中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然而,他毕竟是个学子,思维敏捷,很快就回忆起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大唐时期,科举考试尚未开始之前,士子们常常会向达官贵人或知名文人雅士投递自己的作品,这种行为被称为“投卷”或“行卷”。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得到这些权贵名流的赞赏和认可,从而在科举考试中先声夺人。
通常情况下,如果数日后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士子们会再次前去投递作品,这一次则被称为“温卷”。此外,当时的制度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优秀的人才,这种推荐方式被称为“公荐”。
然而,随着修炼界的独立,时间不过短短百年,世家门阀的势力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修炼家族的崛起。由于修炼家族通常对世俗事务不太关心,行卷这种传统做法也逐渐失去了意义,不再被人们所重视。
时至今日,行卷这个词汇已经成为了老师在讲述历史时才会提及的一个概念,几乎没有人再去实践这种行为了。
“那么现在还能行卷吗?这样做还能被接受吗?”,姚平远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妘月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解释道:“虽然行卷已经不再流行,但这并不妨碍有些人通过其他方式在达官贵人面前混个脸熟。在同等条件下,这样的人可能会更容易获得机会,就像俗话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那我要怎么做?”,姚平远一脸疑惑地问道。
妘月影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你先去……,然后再……”
姚平远一边听着,一边连连点头,心中暗自惊叹,他从未想过还能有如此巧妙的方法,竟然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搞定这件事。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许久,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终于,当他们起身准备离开时,妘月影的脸上已经绽放出了满意的笑容。她心中暗自思忖,只要姚平远明天能够按照计划准备好,那么她就可以顺利地见到长公主了。到那时,她也算是完成了妘姝交代的任务。
然而,与此同时,妘姝却正被一股深深的苦恼所困扰着。她已经整整两个时辰都提不起兴致来看话本了,心中的烦闷让她坐立难安。
她深知,如果不能找到真正的关键点,仅仅依靠说情书抄袭自话本,是绝对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目的的。这样不仅无法帮助皇后李宛翻盘,对于她自己的脱困也毫无益处,只会又是一场笑话。
因此,妘姝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深知即便自己能够将所有情书所抄袭的话本都找出来,也绝对无法从根源上扭转这一局面。
她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绵绵地靠在椅子上,眼神空洞无物,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然而,她的脑海却并未停止运转,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那堆如山的证据中横冲直撞,不断地翻找着,试图找到一丝转机。
就这样,妘姝的思维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不停地重复着相同的过程,却始终无法找到突破口。
就在她感到自己快要被这无尽的思绪淹没时,突然间,一阵轻微的“咔哒”声传来,那是牢门门锁被打开的声音。这声响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将妘姝从那混乱不堪的思绪中猛地拽了出来。
她猛地回过神来,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太阳穴处更是像被针扎了一样,疼痛难忍。她下意识地伸手按压着太阳穴,心中暗暗叫苦,这想太多的后果,还真是让人吃不消啊!
随着牢门缓缓打开,一个身影出现在了妘姝的面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三儿。只见他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个灰色的药包,径直朝妘姝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