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一匣子金嘎子(2 / 2)
这事儿说起来话长,源头还是在几十年前。
那时候时局动荡,人命如草芥,三爷从小跟着师傅在天津学厨,能全须全尾长到二十多岁,且学了一手好手艺,那绝对是幸运儿了。
三爷的师傅也了不得,那是给“贿选总统”曹锟做饭的御用厨师!
做厨子做到这个地步,那就是尖儿了。
曹锟这人,算的上是北洋时期的奇人一个。
他出身贫寒,生于天津大沽口一个非常贫困的造船工家庭,曾贩卖花布为生,后入伍参军,成为了袁世凯心腹,然后一步步飞黄腾达,晚年竟也因为大节不亏,得了个善终。
老帅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用这句话来形容曹锟在正确不过了。
曹锟为人豪爽,并不吝啬,对于身边人出手都大方的很。
三爷的师傅作为受曹锟信任的厨师,得到的更是超一流的待遇。
逢年过节的赏赐不用提,就是平时饭做的好吃了,曹锟也是大手笔的赏金银珠宝。
三爷迄今为止不知道师傅具体得了多少赏赐,不过作为小徒弟的他,最后落到手一木头匣子金嘎子。
这一木头匣子金嘎子陪着三爷三奶历经沉浮,从天津到了大兴安岭的山村,躲过了饥荒,匪祸,帮着养大了两个儿子,又把儿子孙子送到城里,有了正式工作,最后就剩下了薄薄的一层底儿了。
不过就这一层底儿,也能闪瞎不少人的眼。
毕竟不是人人都像杨大海,炕洞子里头码的都是狗头金。
“我本来想着,等我和你三奶都死了,剩多剩少的,都给那帮王八羔子们分了,可是,可是......”
三爷难过的说不出后面的话来,粗糙的手背一个劲儿的抹眼泪。
那眼泪层出不穷,抹不干净似的。
杨大海看的心里一酸又一酸。
乡里定居的小儿子家的孙子被人做局,输了八千块钱。
人家扬言还不上帐就剁腿,小儿子一家跑回草甸营子,抱着三爷三奶的大腿哭求,俩老人家又能怎么办呢?
最后还不是哆哆嗦嗦的把压箱底的养老钱全都给儿子孙子奉献了出去。
可这事儿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远在哈尔滨的李广民耳朵里去了。
他这一听,差点儿没用手中菜刀把菜板子剁断!
一样的儿孙,不能两样对待,凭啥金嘎子都归老叔家啊!
媳妇儿在旁边又撺掇,让他赶紧回乡下看看,平时老两口子最疼大孙子,还能不给他留点儿好东西?
万一老两口子还有一箱子金嘎子呢,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弄回哈尔滨!
李广民来前的心理就是愤怒中暗藏了一丝希冀,可等到了草甸营子,在三爷三奶这儿确定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他后,李广民立马翻脸了!
难听的话就不说了,反正李广民现在已经去乡里找老叔算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