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政策推行(2 / 2)
而若连利息都还不上,三年之后,田地便彻底归钱庄所有,也就是归朝廷所有。
接着,朱由哲又宣布了第四条政策。
朝廷对士绅优待,那是太祖所定,但却不限于拥有大量田产者。
规定,凡家族拥有田地在千亩以上者,必须按照朝廷规制纳税,无论是藩王、官员还是士绅。
而且,呈阶梯式上涨。
大明规制,每亩地交粮三到五升。
一千亩到五千亩,按照此比例征收。五千亩到一万亩,每亩地加征零点五升。五千亩到一万亩,每亩再加征零点五升。一万亩以上,再加零点五升,再多也按照这个比例征收。
总之,拥有田地越多,所征收的也就越多。
怎么?感觉吃亏啊!
那你可以把你的土地分给你的子孙以及亲属啊!一万亩分到五千亩,五千亩分到一千亩。
只要符合朝廷规制,朝廷完全支持啊!
但提前说一句,朝廷只认地契。若你分过去了,你儿子或者亲戚不承认那地是你的,你也只能认了。
你说你儿子是个败家子,田给他,他保不住。分田后,家族共有的田会逐渐缩小,最后整个家族就会衰落。
但这和朝廷有什么关系?
难道你觉得朝廷会认为你的家族一直强盛对朝廷是好事?
实际上,朝廷巴不得你家里多出些败家子呢!只有大树倒了,其他小树才有更多的机会。
更新,替代,这才是朝廷最需要的。
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由哲甚至想在将来推行一个政策,无论嫡庶子,只要老的在死前没有立下遗嘱,那就是平等分配。无论是田地,还是房宅什么的,想想那场面就精彩。
只不过这件事,朱由哲现在也只能想想。那个影响太大了,若说出来,恐怕那些士绅大户立即就造了自己的反。
而朱由哲现在敢提出一千亩以上者纳税,是因为家中所拥有田地能达到一千亩以上者很少,占比最多的士绅多在千亩以下。
或许千亩以上者有藩王,有官员,有将领,他们权势滔天,影响力巨大,但毕竟人少,而且与朝廷利益联系紧密。
即使他们激烈反对,甚至掀起叛乱,朱由哲也有足够的力量压制他们。毕竟他们只要不得到千亩以下,人数众多的士绅富户的支持,就很难成势。
人要一个一个收拾,饭要一口接一口吃,这是朱由哲一直秉持的原则。
除了以上的几条政策外,朱由哲还宣布了几条任命。
其中,魏国公徐弘基被任命为新军都督,主持新军的筹建和日常。
但限于其身体不好,具体事务由被新任命的副都督怀远侯常延龄负责。张家玉被任命为新军总赞画,全力协助常延龄。
郑鸿逵被任命为操江总督,募两万水卒,负责长江上的巡游和防守。
阮进被提升为镇江总兵。
而当涂,朱由哲则交给了曾经担任过顺德和西安知府,因事情罢免,而今被重新启用的文官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