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庆余年36(1 / 2)
范闲对于皇子不站位,看起来是皇帝一派,但他心系百姓,应该能明白自己给的东西价值多大。
而孟挽月是二皇子的人,黎花诗想试探一下二皇子的态度是如何。
当然,如今她身在北齐,而且因为北齐圣女海棠朵朵的关系,她肯定是更愿意和北齐合作的。
毕竟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一个大宗师的弟子,不仅是圣女还能上朝参与朝政。
她认为在北齐率先实行女子科举要比在庆国简单多了。
庆国虽然有长公主执掌内库,但是说白了内库最多算是个皇商。
并且因为和范闲的关系,黎花诗知道这个内库还是范闲母亲最初建立,是她死后,才归于国家,暂由长公主掌管。
长公主能执掌内库,他的身份,也占了极大原因。
所以女子如果想要出头,其实在北齐更容易。
但是如果她只是拿出东西来,表示要和皇帝谈条件,或许没那么容易谈成,或者达成的条件肯定大大不如她意。
凡事有争抢才好谈判,所以她就把南庆拉进来掺一脚了。
南庆早就对北齐虎视眈眈,意图攻打北齐,然后统一天下,如果黎花诗手里的东西再运到南庆去。
那么北齐原本还有希望打赢或者坚持住的几率,直接就没可能了。
要知道打仗除了士兵之外,粮食也很重要。
虽然枪支弹药这种东西拿出来更容易谈条件,但是为了避免有一天这玩意打在自己身上,黎花诗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手。
只不过黎花诗机械化的农业机关,制造出来之后,其他人可以看见的并且亲自上手试用得知这东西的真实性。
但是她手中的种子生产出来的粮食是现在粮食生产的三倍以上,并且只需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
这话仅凭她说,还是有人不相信。
于是皇帝经过和太后,以及朝政各官员商讨后做出决定。
为了不让黎花诗将手里的东西拿去和南庆交易,也是为了想和黎花诗背后的护七搞好关系,拉拢了黎花诗就是拉拢了护七。
于是一致决定,如果黎花诗手中的粮食种子当真能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种出三倍以上产量的粮食。
那么北齐就答应黎花诗的条件,封她为女官,单独给她开创一个可以招收女子为官的农司部。
而农司部其他为官人选也全权由黎花诗自己选举。
虽然不是同意了女子科举,但这也是一个好兆头。
并且万事开头难,能开出这样一个先例,那么女子可以参与科举,也是早晚的事。
而且皇帝单独给自己开创一个部门,她手底下做事的,也可以由她自己选人。
她单独开创一个考试出来选人就行了。
只不过事情还未成定局,所以黎花诗得尽量避免这段时间的阴谋诡计。
好在黎花诗自己就不是什么善人,并且阴险的手段她也擅长,所以她太知道别人会怎么对付她了。
从挑选土地作为实验种粮开始,一切事由她都亲力亲为,就算遇到不懂得,她也抱着一本厚厚的资料临时抱佛脚。
当然这个亲力亲为不包括下地干活,只是她亲自监督而已。
只不过下地的人也是她认为能信任,并且不担心对方背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