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旅途的风景(1 / 2)
盛夏的暑气被远远地甩在身后,当列车驶入这片被群山环抱的谷地时,一股清凉湿润的空气便迫不及待地从车窗缝隙里钻了进来,带着草木与微甜花香的混合气息。沈伊沐轻轻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从高楼广厦变成了连绵的翠绿,心中那根因期末考试而紧绷了许久的弦,终于彻底松弛下来。
身旁的沈时云察觉到了她的放松,他放下手中的书,目光也随之投向窗外。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像山间清泉流过石上:“喜欢这里?”
“嗯,”沈伊沐转过头,眼眸里映着窗外的绿意,亮晶晶的,“空气里都是自由的味道。”
他轻笑一声,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动作自然而宠溺。“那我们接下来的几天,就尽情‘自由’。”
他们的第一站,是山谷深处一座以古朴闻名的古镇。没有车马喧嚣,只有青石板路被岁月磨砺得温润光滑。两人并肩走在狭窄的巷弄里,脚下是高低不平的石板,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两侧是白墙黛瓦的木结构老屋,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风干的腊肉和金黄的玉米,墙角攀爬的青藤为这素雅的色调增添了几分生机。
午后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屋檐和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沈伊沐像个好奇的孩子,一会儿停下来看屋檐下筑巢的燕子,一会儿又被一家手工作坊里正在染制的蓝印花布吸引。那布匹在染缸中浸润,再挂起晾晒,蓝白相间的图案在风中舒展,如同水墨画般写意。
沈时云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目光始终追随着她灵动的身影。他喜欢看她发现新奇事物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那种纯粹的快乐,比任何风景都更能打动他。当她在一家卖手工银饰的摊位前驻足,拿起一枚小巧的叶子形耳坠时,他走上前,轻声说:“很衬你。”
摊主是一位笑容和蔼的中年妇人,她看着眼前的年轻男女,眼中满是善意。沈伊沐有些不好意思地放下耳坠,沈时云却已经从钱夹里取出了钱。“戴上看看。”他鼓励道。
沈伊沐拗不过他,只好戴上。那枚小小的银叶,垂在耳畔,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摇晃,在阳光下闪烁着细腻的光泽。妇人笑着夸赞:“姑娘戴着真好看,就像这山里的精灵。”沈伊沐的脸颊泛起一抹红晕,却难掩眼中的欢喜。沈时云付了钱,那枚耳坠便成了她此行的第一份收获,一份被珍视在心的小确幸。
傍晚时分,他们下榻在一家临河的客栈。客栈有个雅致的名字,叫“枕水居”。他们的房间在二楼,推开雕花的木窗,便能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潺潺流过。河上,几艘乌篷船正缓缓划过,船夫的歌声悠扬婉转,随波荡漾开来。
晚饭是在客栈里用的。店家推荐了当地的特色菜。第一道端上来的是一锅奶白色的鱼汤。汤是用河里现捞的鲜鱼,配上几片嫩姜和一段葱白,用文火慢炖而成。没有过多的调料,却将鱼的鲜美完全激发出来,汤汁浓郁醇厚,喝上一口,暖意从胃里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
沈伊沐喝得心满意足,又夹起一块鱼肉。鱼肉极其细嫩,用筷子轻轻一拨便骨肉分离,入口即化,只留下满口的鲜甜。沈时云看着她吃得眉眼弯弯的样子,自己也觉得这寻常的饭菜变得格外香甜。
接着上来的是一盘用山间野笋炒的腊肉。腊肉是本地人家自己腌制的,肥瘦相间,被烟火熏制出独特的香气。野笋则脆嫩爽口,带着一丝清甜。腊肉的咸香与野笋的清新在口中完美融合,油而不腻,是下饭的绝佳伴侣。还有一道清炒时蔬,碧绿生青,简单却爽口,仿佛将整个山野的春天都端上了桌。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享受着这顿晚餐。窗外,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客栈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暖黄色的光晕倒映在河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如梦似幻。远处传来几声模糊的犬吠,更衬得这古镇的宁静与祥和。
饭后,沈时云提议去河边走走。夜风习习,带着河水的凉意。他们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河岸,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随意地走着。月光如水银般倾泻而下,为古镇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沈伊沐脱了鞋,赤脚踩在河边被河水冲刷得圆润的鹅卵石上,冰凉的触感让她舒服地轻哼了一声。
沈时云就在她身边站着,为她挡住偶尔吹来的夜风。她忽然回头,仰头看着他,月光勾勒出他俊朗的侧脸轮廓,眼神深邃而温柔。“时云,”她轻声唤他,“谢谢你带我来这里。”
“傻瓜,”他低下头,指尖拂过她被夜风吹乱的发丝,“是我该谢谢你,愿意和我一起来看这些风景。”
他的话语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沈伊沐的心湖,漾开一圈圈甜蜜的涟漪。她伸出手,轻轻牵住他的手。他的手掌宽大而温暖,牢牢地包裹住她的,给予她无比的安心感。就这样,他们手牵着手,在月光下的河边,静静地站了很久很久,仿佛要将这宁静美好的时光,永远镌刻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