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学习陆清风琴技的白人少女(1 / 2)
“我们不是要去卡莱尔学院么,为什么走这个方向”
陆清风一行五人出了三一学院,骑著自行车进入了剑桥市。
这座城市位於英伦南芬地湿地边缘,一条河流贯穿城区,在市內兜了弧形大圈向东北流去,所以河面上修建了许多桥樑。
中文结合音译和意译,称之为剑桥。
这座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驻兵时期,城市中世纪建筑和现代设施並存,本身也是一处景观。
三十一座学院分散在全市各处,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校园,也可以说整个剑桥市就是大学校园。
出了三一校园,李诗白在前面领路,几人边骑边城市观光,走了快一半,弗洛拉发现不对,问前面的李诗白。
“先去一趟国王学院,上午说了,要带陆去一个地方。”
李诗白回答。
“xuzhiogarden”
弗洛拉稍微一想,就猜到来了李诗白说的是什么地方。
陆清风听到了,虽然是英语发音,但中文人名一下子就听出来的说是谁了。
徐志摩。
这位新月派诗人早年赴美留学,在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因个人追求放弃了在美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来到英伦。
后经林长民,也就是林徽因的父亲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剑桥国王学院教学的狄更生。
这位学者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写了一本书信体的书籍,叫《『中国佬』的信札》,书中以中西文明的对比,批判西方列强的经济混乱与道德虚偽,倡导华夏儒家文明中的理性信念与和平主义精神。
后来狄更生来到华夏,游歷泰山,曲阜,拜謁了孔庙,对华夏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风貌》。
也正是狄更生对华夏的热爱,促使他和徐志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也是在他的推荐下,徐志摩成为国王学院的特別生,开启在剑桥的学习生涯。
而这段经歷也启发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他那首流传甚广的诗《再別康桥》就是在他在1928年的一个夏天,一个人来到康桥,后归国途中,將此次所思所想创作成了这首传世的诗歌。
而书中的康桥,其实就是剑桥的另一个称呼。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咔嚓!
陆清风对著刻有这首经典诗句的大理石石碑拍了一张照片。
这座2018年建成的徐志摩花园是其本人后代和一位类似范仁礼这样积极推动两国文化交流的教授促成的。
同为文人,又都是华夏人,李诗白觉得陆清风会想来瞻仰一下前辈的荣光。
但他不知道徐志摩现在口碑毁誉参半,特別是在私德方面饱受詬病,而且陆清风对诗歌也没什么研究。
不过確实有心了。
陆清风翻了翻手机里的照片,挑了几张自己觉得满意的,特別是有关中世纪建筑方面的,发到了微博。
做个標记。
既然来了,也没急著走,在徐志摩花园中观光了一番后,才离开国王学院,前往卡莱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