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隐藏的告密者(1 / 2)
次日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市政府办公楼的窗台,霍开明就攥着个磨得起毛的牛皮笔记本,在董远方办公室外站定。
指尖叩门的瞬间,他深吸了口气。
昨晚小馆里的共识,终究要落到实处。
“进来。”
董远方的声音从门内传来,抬头见是霍开明,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早猜到这位审计局长会来,更清楚自己在常委会上的“反常”之举,终于等到了想要的结果。
其实按他原本的节奏,开滦县的案子还不到“亮剑”的时候,可他算准了霍开明等人的顾虑。
唯有提前展现立场,不碰鑫海等核心利益却精准敲打“唐海帮”外围,才能最快打破他们的观望心态。
至于非要“双规”齐佩云,不过是借她与万洲那点无伤大雅的花边新闻,递出最明确的态度:
“我不怕你们,更不屑与你们为伍。”
“董市长,我是来跟您道歉的。”
霍开明坐下后,没绕圈子,直接将记事本推到桌前:
“之前我并不完全信任您,担心您是雷声大雨点小,所以就没有拿给您看。”
董远方拿起笔记本,指尖抚过扉页上“覃市长案相关梳理”的字迹,翻开后瞳孔微缩。
密密麻麻的字迹里,清晰记录着鑫海钢铁的发家轨迹。
从一个小迪厅起步,借着唐海市国企改革的十年,将五个市属国营钢厂、三个县属钢厂,乃至国营饭店、焦化厂、化工厂,还有唐海港两成股份、水泥厂四成股权,通过各种“改制”、“兼并”、“股权转让”的名义,一步步塞进自家版图。
笔记本后半部分,更戳中了要害:
鑫海掌控的唐海钢铁协会,以“统采统销”为名,垄断了全市所有钢厂的原料采购与成品定价。
铁矿石、焦炭集中采购时故意抬高溢价,增加同行成本;钢材销售时统一抬价,既抢占市场又挤压中小厂生存空间。
唐海一钢厂设备陈旧、资不抵贷的困局,正是被这套垄断体系死死缠住的结果。
最末几页,还标注着覃天宇“自杀”的三大疑点:
死前一天曾与审计局对接证据、家中门窗无撬动痕迹却少了一份关键文件、尸检报告中提及的“安眠药成分”,而覃市长有晚上吃安眠药的习惯,所以不应作为他自杀的证据。
“覃市长当时是拿到了一手证据,才遭遇不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