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64章 衰颓的显露

第564章 衰颓的显露(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564章衰颓的显露

永元十七年夏,

皇帝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隨著灼热的阳光,也升腾起莫名的生气,手脚都充满了力量。

在別宫安养的妃嬪也怀胎稳妥,有经验丰富的產婆说,“当是男孩的胎相”。

这让皇帝感到很高兴。

於是,

他下令改元为元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喜悦,以及心中隱秘的,用“冲喜”的方式来维持康健的想法。

当然,

这也代表著,皇帝已经做好准备,向著地方豪强们发起行动。

毕竟“元”者始也,

虽然朝野之间,时常称颂皇帝的功德,为他的统治冠上“永元之隆”的称號,

但皇帝算著每年从府库中掏出去賑灾的钱粮,看著地方不断呈递到中枢的,各处灾情奏疏,心里知道他的盛世不会持久。

盛极必衰,是世间固有的真理。

怎么可以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懈怠精神,放缓脚步,只保有一个“盛世之主”的身后名,而將盛世下潜藏的隱患、四代天子治世以来沉积的问题,都拋给后人,期待他们的智慧呢

何况自己子嗣稀薄,能长到多少岁,执政多少年,也是不可预知的事情。

皇帝实在不敢將江山重担,尽数压到后继的孩童身上。

因此,

他一边期待著新生子的到来,一边关心著刘胜、刘祜两个孩子的学业,

但更多时候,还是带著邓绥一起处理国政。

后宫干政,

这在大汉朝是祖宗之法,倒没有后世的矫情。

皇帝本人也没有因为抚养他的竇太后,而生出额外的情绪。

他更希望邓绥能够学到执政的精髓,让大汉江山能够维持的更加长久。

虽然这难免有外戚之患,

但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到目前为止,

邓绥对家人的约束十分到位,邓氏子弟也姿態恭敬,诚恳用事。

为了响应皇后提出的“节俭”口號,他们还是第一批缩减府內支出,精简僕从、简朴衣物的官员。

家中有不肖子孙闹出事端的,也多被长辈压著,前往朝廷有司惩处。

也不像王莽那样,为了邀名而做出激烈到超越国法的事情来。

倒是一副完全不同於王氏、竇氏的模样。

皇帝也很欣赏邓氏子明智的行为,时常要求如梁氏等其他外戚,向前者学习。

及至秋季,

皇帝的少子降世,是一个看上去还算健康的男婴。

皇帝抚摸著他的胎髮,感受著他的体温,觉得这孩子的身体应该会比长子刘胜好一些。

联想到大汉,

联想到自己的血脉传承,

皇帝便给孩子取名为“隆”,也是昌盛的意思。

但很快,

皇帝又下令,將孩子抱出皇宫,送到民间抚养——

他先前夭折的孩子实在太多,再怎么不信鬼神,如今也是不得不运用民间的智慧,来为子嗣祈福。

考虑到妃嬪在別宫养胎,一直没有出现意外,

皇帝便更加相信某些“取得贱名,压一压过盛的福气,让孩子不至於招来脏东西的覬覦”的说法。

虽然他前面送到民间的孩子,也不见得活下来,但希望总归还是要有的。

感受著体內升腾的气血,以及近来针对豪强政令的顺利推行,

皇帝心中有些高兴,觉得也许自己跨过三十岁这道坎,会时来运转。

但很快,

他就没机会这么想了。

那生下小皇子的妃嬪產后一直恢復不好,產时也丧失了太多血气,即便再怎么照顾,终究还是死去了。

皇帝听说了这个消息,沉默了许久,最后吩咐道:

“要厚葬她。”

“此外,將刘隆记在皇后名下,等身体养得壮实些,便带入宫中,交给皇后抚养吧。”

他忽然想起自己稚幼时的经歷,隨即感慨起天意的无常来:

皇帝自幼失去亲生母亲,便不忍让自己的孩子们也失去生母的照抚,即便送到宫外抚养的那些,也安排了母亲跟隨。

奈何一番好意尽做流水,

没有孩子,自然也说不上为人父母。

兜兜转转,

他不愿在后宫的处置上做章帝那样的事,邓绥也未曾有过竇太后那样的稟性,却还是被迫復刻了当年故事。

只是,

刘隆会是下一个自己吗

皇帝心里想著,隨后继续处理手上的政务。

他对著文书凝神注目,批阅了几份后便忽生恍惚之感。

浓墨的文字从白纸上跳出来,在他面前扭曲成难以言明的姿態,张牙舞爪的扑了过来。

皇帝当即出了一身冷汗。

他摇了摇头再看,发现手上拿著的,是有关於川蜀豪强侵吞土地,圈占人口,將地方百姓视为自家僕从,並勾结蜀地南蛮对抗中枢政令的奏疏。

这难道是预兆吗

是上天想要告诉他,他的政令会遭到何其巨大的抵抗

皇帝一拍桌子,带著怒容想要起身,结果手脚虚浮,很快便在身边宦官惊恐的声音中晕了过去。

他再次病倒了。

春时的生发,

夏秋时的热烈,到底会隨著时间而褪去。

转而到来的,只有冬日的严寒。

万物要在寒风中伏倒,於阴暗的地下等待新一轮的四季。

可草木可以再生,

人又岂能如此

“我怕是不能再起身了。”

病榻之上,皇帝对著照顾自己的邓绥说道,“国家大事,终究还要拜託你辛苦处理了。”

邓绥想要劝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皇帝摆了摆手,阻止了她开口。

这裹挟著寒风而来的病来势汹汹,

即便身边的人都在为皇帝祈祷,希望上次阴皇后带来的奇蹟可以再现,可皇帝自己却是明白的。

“我已经有好些天没有梦见母亲了。”

也许是上天仁慈,

也许是母子连心,

即使皇帝一出生便与生母分开,隨后生死相隔,却能在梦中偶尔相会。

但入冬以来,母亲梁氏的身影,在他的梦中完全隱没。

想来是觉得母子相聚在即,没必要再藉由梦境亲近。

於是,

皇帝只能抓紧最后的时间,告诉邓绥自己对政事的安排。

他说了群僚与豪强的事,

说了外戚与宦官的事,

说了用太学科考选官,绕过察举的事……

邓绥静静的听完,然后悲伤的询问他,“谁来继位呢”

皇帝这下沉默了。

如果刘隆没有出生,那他便会过继刘祜为子嗣,將之定为继承人。

毕竟对比起仍有惊厥之症的刘胜,这个侄儿显然更能承担起大汉的重担。

而皇帝和他的兄弟们一同长大,关係十分友爱,

当年谋划从竇氏手中夺权,除了动用了宦官的力量外,刘伉、刘庆两位兄长给予的帮助並不小。

何况明君自有明君的气度,不至於为了將皇位锁死在自己这一脉,而选择柔弱病態、痴愚无能的子嗣为嗣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