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78章:宋国的传承

第578章:宋国的传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树要种。”

“学校也要修建。”

“人才是国家的根基啊。”

西海的宋国,

感受着身体正逐渐失去活力的赵裕,在南巡两河时,指着两岸青翠的杨柳,对随行身边的太子道。

那些饮着西泾渭水的岸边树,

早已不是当年刘太公为嬴秦种下的羁绊之木,

而是赵裕掌权之后,下令四处兴修水利的同时,顺便种下的。

旧日的老树在战火中遭到焚毁,

困苦的百姓为了求取火焰的温暖,也被迫砍伐起为大河舒缓泥沙的杨柳。

长久的动乱过去,

留给新生宋国的,便是满地狼藉。

而如今,

两河的岸边,重新生长起了青青的杨柳。

附近的百姓,也渐渐褪去了慌张害怕,有了于河边悠闲,欣赏风景的从容。

这是宋国正走向兴盛的象征,

是宋国君臣认为的,诸夏天命正向着西海偏移的征兆。

“也是我迟迟没有让你继承位置的缘故。”

车架滚滚行过,

四十岁的太子听到自己的父亲这样。

这话中的意味,实在是深长。

已经有了自己的孙儿,

一向被臣子们称赞“稳重有度”的太子,不由得忘记了城府,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作为太子,

他与宋国的年纪一样。

作为赵裕的继承人,

他已经三十多年了。

作为赵裕迎娶了爱妻的第二年,便在一众长辈中出生的孩子,

他拥有了“承业”这个寓意美好的名字,也在很的年纪,被父亲确立为赵氏的下一任主人。

他本该不为之后的兄弟而感到忧虑。

可家族与国家,是完全不同的。

承担它们的压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

随着身后兄弟的追赶,

随着宋国的建立并强大,

赵承业即便是嫡长子,是受到父亲宠爱,臣子信赖的太子,也难免生出几分焦虑来。

偏偏赵裕还是个长寿之君。

给雄主做儿子,本就不容易。

更别做寿命悠长的雄主的儿子。

“为父知道你难。”

看到长子微愣的神色,赵裕叹息了一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可国家的事,又有哪里不难呢?”

宋国建立,百废待兴。

当年西秦的荣光一点不见,

本就不够丰富的水土资源,更是在混乱中消耗了不少。

所以西海想要从乱世中走出,找回遗失的太平光景,花费的精力,比起中原要多上许多。

中原那片祖宗之地,是天下一等一的肥沃富足。

做了皇帝的赵裕每每宵衣旰食,省吃俭用的处理国事,就为了给府库多积攒一些钱粮时,都会想起中原和西海的差距,然后嫉妒的咬牙切齿。

酸的连椰枣都压不下去。

好在一切的辛苦,终究能获得回报。

他做了二十来年的君主,

总算养出来一代生于稳定之下的新人。

“知道我这次,为什么要带着你出巡吗?”

先前赵裕也曾巡视过西海之地,但都是让太子留守都城,监守国事的。

其他儿子则会跟随在他身边。

这是太子生出对兄弟忧虑、忌惮的原因之一。

毕竟赵裕作为开国之君,很多东西可以被他一言而决,没有人可以阻拦。

而他的兄弟中,显然也有怀抱着进步野心的。

因此,

当皇帝最新的出巡,连太子都捎上时,都城中的臣子都有些惊讶。

“原因就在这里。”

迎着儿子疑惑的目光,赵裕指了指那些街道上行走的少年郎。

他自信的道:

“重建国家,虽有艰难险阻,但对我而言,并非难事。”

“但重建人的道德、思想,让他们从颓唐中走出来,恢复先祖的自信,却是很不容易的。”

乱世之下,

乱的不仅是中枢的朝政、地方的豪强藩镇,

还有那不可触及,不可望见的人心。

要不是有太平道早早的宣称:“化兽食人者,天下共击之”,并为了这个誓言付出了许多努力,

以西海当时的疯癫,菜人的哀嚎只会到处都是。

是以人心崩坏到了如何程度,也可以想见。

“你的能力并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待,你会成为很好的守业之君。”

“但在重整山河,收拾人心这件事,你却还有所欠缺,而这样的事业,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不然的话,我早就退位,像你祖父那样,做个潇洒养老的太上皇了。”

赵承业听了父亲的话,想着这次出巡,自己听到的见过的,不由得沉默起来。

他记事的时候,

赵裕已经闯荡出了一些地位。

再长大一些,以赵氏后继者身份出门时,

赵裕更是做到了一地之主,走出了统治西海的第一步。

细细回忆,

他与乱世的真容之间,的确存在着距离。

而正如父亲的评价,

他也没有能力去收拾碎了一地的人心。

赵裕又:

“如今二十年过去,人心总算得以重新凝聚。”

“那些生长在大宋治下,正值年少风流的年轻人,是你,还有你的孩子治理这个国家,让大宋迎来真正富足昌盛之时的重要助力。”

人才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很多时候,

只有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获得治理一个庞大国家所需的人才。

而这培养的基础,

又离不开耕耘积累起的财富,以及稳定发展,给抚养孩子的大人们带去的,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不然的话,

制造的纸张再多,印刷出来的书籍再多,

精明且善于生存的百姓,可不会掏出家里的钱财,增加肩上的负担,供养一个脱产学习的家中男儿。

“这些东西,为父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等你接手之后,自然会明白我的苦心。”

“……那弟弟们呢?”

半晌之后,赵承业忽然起另一个话题。

他在这狭的,却装载了天下九州最尊贵的几对父子之一的车架中,向赵裕敞开胸怀问道:

“为什么要对青雀、雉奴他们那样疼爱?”

以至于让其生出了可以取代自己的想法,给予自己偌大压力。

也许是西海流行崇拜“玄鸟”的缘故,

这里的人总爱用羽类,来为孩子取名。

赵裕入乡随俗,

加上秦赵本为一体,都是玄鸟的子孙,自然不会排斥这一传统。

赵裕听到长子的质问,便解释起来:

“你们几个,都是一母同胞。”

“我既疼爱你,自然也会疼爱他们。”

“而且宋国疆土联络,道路却不通达,想要守住这份社稷,来日必然需要你们兄弟之间,互相帮助扶持。”

人心呐,到底是肉长的,有些事情即便有先例,可终究没办法不为之动容。

但赵裕最后,还是给了长子一个保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