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九章 西军束手

第二十九章 西军束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然,任何问题,都不是单纯靠言语能够解决的。

刘羡从伤兵营巡查回来,立刻唤来吕渠阳一起议事。命他去民间招募数百名农妇,专门用来照看伤兵的起居。药物现在可能是凑不够了,但最起码的生活日常还是要保障,至少不能让这些伤兵在榻上白白躺着,眼看着自己腐烂。

对于那些伤情过于严重的伤卒,也要想些办法。这些人即使能熬过危险期,可能也要几个月才能恢复,而刘羡不可能在这里等上这么久,就要另行安置。

但安置并不是抛弃,伤员们固然会因受伤拖累行军速度,也要考虑到,他们身体虚弱,颠簸道路中,反而会加剧伤情。故而刘羡思虑再三,便让吕渠阳先在渭北寻找合适的农家,付一定报酬后,将伤兵寄养在农家内。

如此一来,伤卒可以安心养病,若是自己恢复好后,也拥有自己决定去留的自由。刘羡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块盖有安乐公印玺的木筹,将来他们可以凭借此令归队。若是不回来,刘羡承诺说,有朝一日他打回关中,只要这些伤卒们手握木筹,刘羡便会给他们分田。

这样周详的安排,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军中原本就对刘羡敬畏不已,如今更是心悦诚服,很多人议论说:原本以为,元帅远迁河东百姓,是顾念名声的妇人之仁,如今看来,非王者不能如此啊!

而经此一事,刘羡军中的逃亡现象几乎绝迹。这在人心混乱的乱世之中,几乎算得上是一场不小的奇迹了。

相比之下,根据渭南的斥候来报,这一次夜袭失利,长安城中似乎军心动摇,不仅一连数日没有出兵再战,城外还不时可见有士卒夜遁。据抓获的俘虏说,西军的下部士卒之中,已经广泛流传有一种想法,认为以目前的征西军司军力,已经不可能通过正面决战取得胜利,再多战,也不过白白送死罢了。

因此,即使接下来一连数日,西军还是有率兵出城,与渭南营垒接战的试探。但是士卒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肉眼可见,大部份人都不过是朝天放箭,再呼喝几声,对着虚空横挥几刀,也就是交差了。

司马颙对此自是不满,连连派儿子司马诵出城监军,遇到怠战的就砍头挂在旗上。结果一连砍了百来人,旗杆上挂满了人头,可即使如此,也无法改变士卒们怠战的大趋势。

对于此种情形的发生,刘羡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羡正在丧失一项最重要的优势,那就是渭水水师的优势。

时间来到八月中旬,秋汛已然结束,渭水的流量每日都在减少,虽然还能够勉强行船,但河道两侧也露出了大量浅滩,水浅处仅有半丈,这种水深,显然阻止不了西军的泅水渡河。这使得西军终于可以绕开三河口,畅通无阻地恢复与渭北的联络。

好在这一切都在刘羡的预料之中。正如前文所言,他事先解散了渭北几乎所有的县府官吏,又分发了县府中所有的粮食,导致在两月之后,西军再渡渭水,几乎无所作为。想要短时间内重组县府,已是不易,莫非还要一家一家地重新征粮吗?

而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所有的河东移民,都已离开河东。根据目前的消息可知,其中有六万人已经进入了武都郡,后方的大部分移民,也已经聚集到好畤县一带,仅剩下最后六百余里的距离。且征北军司也已接手了河东郡的防御。这使得西军也失去了进攻河东的选项,不然,只是给自己白白增添压力。

刘羡料定司马颙必不会无此作为,如今河东的事情既了,他便令何攀放弃三河口大营,余下的船只一律烧毁,先赶来咸阳原进行汇合。同时他猜测,既然在正面遇挫,司马颙极可能在下游去寻衅作战。故而他写信给李矩,令他提前注意此事,若陇军暂无下阪之意,不妨先广布斥候,返回陈仓。

事到如今,陈仓的重要性已经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因为陈仓之南有散关,散关之补给全在陈仓。控制了陈仓,便等同控制了散关。这里既是陈仓道的入口,也是关中到汉中的枢纽。世人有云:“北不得散关,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散关,无以图关中。”当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进攻重点便曾放在陈仓,可惜最后无功而返。

虽然时过境迁,对战的双方已经改变了,但陈仓的重要却不曾改变。尤其是在长安的正面碰撞后,两军都已经很难再引起新的变化。那关中作为入蜀通道的陈仓,极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决胜支点。

毕竟以眼下的情形,西军固然拿深营高垒的刘羡没有办法,可刘羡同样也拿长安城的城防没有办法。他既拿不下长安,迟早也会自陈仓进入武都。那若能在刘羡离开前,率先夺回陈仓,无疑便是提前截断刘羡的去路,此时他又不能返回河东,哪怕有再多的粮食,刘羡也只能在关中活活困死。

同样,若西军不能夺下陈仓,继续让陈仓和散关握在刘羡手中,主动权也就在刘羡手中。只要再过大概二旬,剩余的遗民就将全部自此通过。到那时候,刘羡没有后顾之忧,仅需要派少量兵力驻守散关,就可以安然离去。西军总不可能派兵到深山老林中,陪刘羡绕圈子。

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即使西军阻止不了刘羡,让他真进了巴蜀,也必须夺回陈仓。否则将来刘羡平定梁、益二州,又握有一条畅通的北伐通道,那是诸葛亮都没有的条件,这无疑是西军不能接受的。关中自古以来被称为四塞之国,最重要的地利,便是有萧关、散关、武关、函谷关四关。即使如今函谷关改成了潼关,意义还是一样的。

故而刘羡预测,接下来的西军进攻的重点,除去陈仓以外,别无他想。但由于有自己在长安,他们毕竟不可能分出主力去作战,极有可能还是派出一支偏师,规模大概在两万到三万之间。而只要李矩防御得当,能够顶住这一波最后的攻势,基本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摆脱征西军司的纠缠了。

刘羡在信中特意嘱咐李矩道:“陈仓虽固,却不可一味坚守。关中多高原,不妨分兵为二,一守城内,一布阵于城外渭南之原中,待敌军远来,见南北照应,必不能仓促攻克。弟不妨拖延时间,只需二旬以后,我便与弟汇合,由此大事成矣!”

信件是早上发出的,快马四百里加急,当日晚上便到了汧县,传到了李矩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