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联姻的试探(2 / 2)
杨难敌又喝了一口酒,其实他根本没有喝醉,但仍旧借机说道:“怀冲,我说些实话,你不要嫌难听。”
“杨兄但说无妨。”
“怀冲你是要继承汉统的人,将来重立社稷,以曹氏为后,多有不妥。将来祭祀,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天下人又该如何看?而且我听说,曹氏没有儿子,等你当了皇帝,皇后却没有嫡子,这不是开玩笑吗?打下一片基业,莫非要让庶子坐天下?这是要遗祸后世的事情啊!不可不深思啊。”
杨难敌又跟着说:“自古以来,立后的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自明。当年先主刚刚立国,便特意迎娶了吴皇后,为什么?因为吴皇后是刘瑁遗孀,是刘璋的寡嫂,先主立了吴皇后,才能表现自己对刘璋幕府网开一面,以此来安抚巴蜀的人心。”
杨难敌在这里又顿了顿,让刘羡自己稍作思考。他虽然没有说明,但刘羡也知道他的意思:若是刘羡迎娶了杨徽爱做正妻,能如此确定两家的关系,那仇池一国,就算是彻底融入刘羡势力之中,唯刘羡号令是从,而不仅仅是作为现在的盟友。可若是刘羡不愿意,那两家的关系,可就又要重新衡量了。
这真是给刘羡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这个条件,是刘羡难以接受的。
他当然可以迎娶杨徽爱,两人既然有一段过往,结为夫妻,并无多少芥蒂。但要为了讨好仇池杨氏,就要废去阿萝的正妻之位,这是刘羡万难同意的。
他与阿萝是结发夫妻,两人十五岁成婚,至今已经十九年了,一同经历过许多患难。虽说至今只有一个女儿,可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所谓南园遗爱,故剑情深。这些年来,阿萝陪自己吃尽了苦头,自己都还没有好好补偿她,怎么可能因为杨难敌说没有嫡子,便这么简单地抛弃她呢?
更何况,刘羡清楚,自己目前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娶了阿萝才有的。早年自己本没有出仕的资格,是因为迎娶了阿萝,搭上了鄄城公的船,才有资格像寻常士子一般入仕当官。哪怕在老鄄城公去世以后,妻兄曹广不喜欢自己,和自己断了联系,这份恩德也该牢记在心。否则,一个连发妻都无法善待的人,又如何善待其余人呢?
念及于此,刘羡也接着酒力说道:“唉,杨兄,我何尝不喜欢阿蝶呢?可我与家妻的婚事,是我阿母生前定下的,也是我老师小阮公亲自说媒的。”
“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尊长所定,如何违背?且我与家妻,相互扶持多年。在洛阳时,我在外征战,是她主持家务,保护家小,几度有性命之忧,是我亏欠她良多,怎可再负之?”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我不敢负家妻,也不敢负杨兄。关于杨兄的这个提议,还望我不能应允。”
杨难敌本来打定的主意是,一定要说服刘羡,让他应允自己,迎娶小妹为正妻。可听完刘羡这番话,他反而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因为从道义的角度来说,刘羡说得这番话,可谓无懈可击,也有情有义,让杨难敌颇为感动。
可政治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情义就能打动的。若不能让妹妹嫁过来当正妻,让杨氏的血脉真正成为刘氏皇族的一部分,杨难敌的使命无疑就是失败的。
因此,杨难敌并不打算松口,他只是颇有深意地说道:“怀冲,你要想清楚。我们家虽然不算什么大族,但还算是有些势力。前段时间,就连李家都来派人探口风,问能不能迎娶我家小妹呢!”
杨难敌虽然没有明说,但刘羡大概也能猜出来,他说得那个李家,大概就是李雄的那个李家。这其实就是在变相地威胁刘羡: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他能不能承受仇池转投李雄的后果?
刘羡确实不能承受,眼下自己连汉中都没有拿下,若是仇池杨氏弃他而去,莫非要放弃汉中,去先打仇池山吗?他至今还记得仇池山的地势,那种险绝的地势,根本不是正常的用兵之地。
不过很显然,刘羡也看得出来,杨氏应该是非常看好自己的。短时间内,也下不了决心决裂,不然,平白多了一个敌人,还让之前的投入就打了水漂。这种威胁,多半还是口头上的。
这就显得仇池一行更加必要了。
刘羡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样吧,关于这件事,还是我去仇池一趟,亲自和杨公谈吧!杨公于我有大恩,我不敢稍忘。正如杨兄所言,我们两家,有近百年的交情,有什么不能谈的呢?总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杨难敌听说他愿意去仇池,只当他是已经答应了,当即用力拍了一下刘羡的肩膀,大笑道:“都说了,一家人,何必这么客气?你打算何时上路?”
“等移民们都启程以后吧!”
“好,好,好!”杨难敌连叫了三声好,也不多说废话,当即就收拾衣服,起身说:“那我就不打搅你了,你走时和我说上一声,我们一齐出发!”
杨难敌走后,刘羡一个人喝了会儿闷酒,就看见妻子推开门,进来收拾桌案。阿萝看他眉头紧锁,不由放下手中事务,问道:“辟疾,是有心事吗?”
刘羡看了妻子一眼,笑道:“没什么事。”
阿萝自是不信:“那怎么一个人饮酒?”
刘羡道:“年轻时不懂,如今三十多了,渐渐能喝出些酒味了。”
“这么好喝?”阿萝便对坐在刘羡对面,给自己也酌了一杯,喝了几口后,悠悠道:“明天可别误了早起的时辰。”
刘羡又盯着妻子看了一会儿,直到阿萝不好意思,雪白的双颊泛出点点红晕,他才举杯一饮而尽,笑应道:“明星应有烂,饮酒凫雁翔。”
这是出自《诗经》中的《女曰鸡鸣》,此诗劝人饮酒,之后又接了三句:“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或许人生中最美好的生活,就是在无限的波折中获得静好吧。但刘羡对此心知肚明,既然踏上了这条路,自己就注定与静好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