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回到古代与一群女将军征伐天下 > 第703章 凤羽新生,铁流震边:大夏女兵换装与世家博弈新局

第703章 凤羽新生,铁流震边:大夏女兵换装与世家博弈新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一项是均田制的推广。朝廷希望通过重新丈量土地,将世家大族兼并的过多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增加国家税收,稳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这直接触动了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抵制。

另一项是大范围推广科举制。朝廷希望通过科举,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选拔更多寒门出身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从而加强中央集权,革新吏治。这同样被世家大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利用自身影响力,或明或暗地阻挠科举的公平性,甚至打压寒门士子。

在此之前,世家大族之所以敢于如此,除了其深厚的经济基础和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外,一个重要的底气便是他们拥有相当规模的私人武装。这些武装,通常被称为“乡勇”、“部曲”,甚至一些势力庞大的世家,其私人军队的规模和装备,不亚于朝廷的地方驻军。他们凭借这些武装,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抗拒官府政令,甚至在必要时,敢于与朝廷派来的军队“掰掰手腕”。

地方官府,尤其是在那些世家大族势力盘根错节的地区,往往束手束脚,甚至与世家相互勾结,难以真正贯彻中央的意图。而朝廷派去的军队,很多时候也因为装备、训练的差距不大,或者受到地方势力的掣肘,难以对这些世家私人武装形成绝对优势。

然而,随着凤羽营等女兵部队的现代化换装和战斗力的飙升,这种力量平衡被彻底打破了。

一支装备了坦克、装甲车和现代化枪械的正规军,对于那些仍然以冷兵器和少量老旧火器为主的世家私人武装而言,无疑是降维打击。世家大族的私兵或许在近身格斗、马术等方面还有些传统优势,但在钢铁洪流和现代化火力面前,这些优势荡然无存。

曾经,有某个在江南地区势力极大的世家,为了抗拒朝廷的均田令,纠集了数千私兵,封锁了县城,甚至打伤了前来丈量土地的朝廷官员。地方官府无力弹压,只能上报中枢。

朝廷震怒,下令邻近的“木兰营”前往处置。木兰营当时刚刚完成初步换装,拥有一个坦克连、两个装甲步兵连和一个摩托化步兵营。

当木兰营的坦克和装甲车开到县城外时,那巨大的轰鸣声和冰冷的炮口,让城中的世家私兵瞬间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木兰营甚至没有发起真正的进攻,只是进行了一次火力威慑演练,几发空包弹和实弹射击(靶场设在城外空地)的巨响,就足以让城内的世家胆战心惊。

最终,那个不可一世的世家,只能乖乖打开城门,交出了为首的闹事者,并接受了朝廷的一切处置,包括严格执行均田令,缴纳罚款,解散大部分私兵。

这个案例,迅速传遍了全国。它像一个清晰的信号,传递给了所有蠢蠢欲动的世家大族:朝廷,已经拥有了他们无法抗衡的绝对武力。任何试图以武力抗拒朝廷政令的行为,都将是自取灭亡。

于是,之前那些公开或半公开抵抗均田制、阻挠科举推广的行动,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迅速收敛了起来。世家大族们开始意识到,硬碰硬已经行不通了。他们虽然依然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影响力,但在钢铁铸就的国家机器面前,他们的私人武装显得如此脆弱和可笑。

**第三章暗流涌动,新的博弈**

武力上的碾压,使得世家大族表面上的反抗行动暂时平息了。他们不再敢轻易调动私兵与官府对抗,对于均田制的推行,虽然内心抵触,明里暗里仍会耍些手段,进行消极抵抗,但至少不敢再公开阻挠。对于科举制,他们也开始改变策略,不再一味打压,而是转而鼓励族中子弟参加科举,试图通过“合法”的途径,继续维持其在官场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

甚至连一些之前颇为嚣张的行动,比如通过官府力量或直接派遣打手,针对那些与他们作对的江湖义士、民间贤达的事件,也开始偃旗息鼓。

何玉凤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何玉凤,人称“十三妹”,是一位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江湖女侠。她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家庭,因不满当地大族“张家庄”勾结官府,强占民田,逼死良民,遂仗剑天涯,多次行侠仗义,揭露张家庄的罪行,甚至曾夜入张府,盗走其部分罪证,公之于众,令张家庄颜面扫地,损失惨重。

张家庄在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与朝中一些高官也有勾结。他们视何玉凤为眼中钉,曾多次买通官府,诬陷何玉凤为“匪类”,悬赏捉拿;同时,也派遣庄中豢养的武林高手进行追杀。何玉凤虽然武艺高强,机智过人,但也因此多次陷入险境,四处颠沛流离。

然而,在凤羽营等部队换装,世家武力被大幅削弱,朝廷对地方掌控力显着增强之后,张家庄的气焰也收敛了许多。他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地动用官府力量构陷何玉凤,也不敢轻易派遣大批武装人员进行追杀。因为他们知道,任何过激的行为,都可能引来朝廷的关注,而如今的朝廷,已经拥有了他们无法抗衡的力量。为了一个“江湖义士”而引火烧身,显然得不偿失。何玉凤的处境,因此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虽然依旧漂泊,但来自世家大族的直接威胁大大减轻了。

类似何玉凤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那些原本活跃在各地,与世家大族作斗争的江湖人士,突然发现,来自对手的武力压迫减轻了许多。这固然是好事,但也让一些敏锐的人意识到,世家大族的退缩,恐怕并非真心归顺,而是另有图谋。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夏的世家大族,能够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经王朝更迭而不倒,绝非浪得虚名。他们有着极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当一种对抗方式行不通时,他们会迅速调整策略,寻找新的突破口。

武力上抵抗不过,那就转入“地下”,开始酝酿新的对抗手段。表面上的平静之下,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李明月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一次与中枢派来的钦差大臣的秘密会谈中,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大人,世家大族如同老树盘根,其势根深蒂固。如今朝廷以雷霆之势,以武力震慑其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这固然是好事。但治标不治本。他们现在只是暂时蛰伏,一旦我们放松警惕,或者他们找到了新的可乘之机,必然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警惕他们酝酿新的对抗手段。”

钦差大臣,一位姓王的御史,深以为然。他抚着胡须,眉头紧锁:“李将军所言极是。圣上也对此有所忧虑。世家大族虽然暂时收敛了武力,但他们在经济、文化、舆论等方面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巨大。他们会如何应对,我们必须提前预判,早做准备。”

世家大族们的新策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经济渗透与控制**

既然无法用武力抗拒均田制,世家大族便开始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在经济领域进行更隐蔽、更深层次的布局。他们不再直接大规模兼并土地,而是通过购买、典押、高利贷等方式,变相控制土地。他们利用新技术(如果树、经济作物种植)、新工具和雄厚的资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或者投资工商业,垄断某些行业的资源和渠道,聚敛财富。同时,他们通过操纵市场、放高利贷等手段,继续盘剥农民和小工商业者,将国家政策带来的损失,通过其他途径弥补回来。他们还利用其影响力,游说地方官员,在税收、徭役等方面为自己争取优惠政策,进行合法的“避税”和“减负”。

二、文化垄断与舆论引导

世家大族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道理了然于心,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笔杆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他们凭借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牢牢掌控着众多的书院、私塾以及出版机构。于是,他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思想文化的掌控与引导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遗余力地宣扬儒家思想中的诸多观念,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重农抑商”“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等,这些观念皆有利于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他们极力强调“礼教”与“宗法”,企图将社会阶层固化,使底层民众心甘情愿地接受现状,不再有任何反抗的念头。

与此同时,世家大族还通过资助文人墨客来撰写文章、诗词,精心塑造出自己“耕读传家”“乐善好施”“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他们用这些美好的形象来粉饰太平,将自身的行为美化得近乎完美。而对于那些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和思想,他们则采取严厉的手段进行压制和围剿,将其斥责为“异端邪说”,绝不允许这些思想有丝毫的传播机会。

不仅如此,世家大族还妄图影响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向,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依然是与他们的价值观相契合、能够被他们所利用的“自己人”。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更加稳固地掌控整个社会,让自己的统治地位坚如磐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